现代家纺企业靠什么驱动执行力国内
“我对动机的理解是,只要抓住对方的耳朵然后飞奔,他们的身体肯定会寸步不离。”这是组织行为学大师科里·帕特森在《关键责任》一书中的一句引语,但显然,尽管每个人都明白这句话说的是关于执行力驱动的问题,但绝大多数人都会误解这个“揪住耳朵”的真正含义。
没有人怀疑执行力对于组织管理的关键作用,但许多管理者却并不清楚驱动执行力的关键是什么。
人人都是自私鬼
事实上,一个组织乃至一个人的绝大多数的失败,都源自不愿去做而非没有能力去做某些正确的事情。例如讲究卫生才能身体健康,认真遵守生产流程和细心检查 才能避免和减少残次品,对投诉客户更耐心才能减少客户的不满情绪……也就是说,大多数失败都是源自不为,而非不能;而且即便是不能,也大多源自长期的不 为,如任何人都明白只有认真学习、认真培训才能在考试或工作中取得好的成绩,但很多人还是因为缺乏努力学习、培训的动力而庸庸碌碌。
面 对员工对于组织命令与组织章程的消极、懈怠甚至抵触,大多数管理者往往会向更上级寻求更多的权力,他们认为:只要拥有更多的奖励资源或者惩罚的权力,员工 们就会因为害怕或者被奖励所诱惑而更“听话”。稍微复杂一些的想法和做法是:行使惩罚与物质激励等“硬实力”不是万能的,个人魅力的“软实力”更重要,于 是很多管理者尤其第一把手都喜欢通过出书、演讲,包装和提升自己的个人魅力……
但这样是否就能让员工去做你想让他们去做或者说是他们应 该做的事情?无论是否做过管理者,大多数成年人都有过这个经验和告诫:吓唬和物质奖励,往往都无法使得小孩真正用心和持续去做他应该做的事情。而在孩子眼 里,父母几乎拥有无限的惩罚和奖励权力与资源,父母也无疑是孩子眼里最具魅力和信任的人,但大多数父母仍然都抱怨孩子“不好管”。
你能比父母权力更大、魅力更强吗?由此可见,对于组织管理者来说,组织权力和个人魅力对于解决问题来说并无多大帮助。但为什么会这样?
举个例子,当那些曾被父母抱怨“不好管”的孩子上到高中时,很多都会有过被恋人欺骗的经历──他并没有忘记要开车带你去参加舞会,也不是因为突然得了什 么重病,他只是在最后一分钟改变了主意而已。结果,他开着野马车从你家门口呼啸而过,车上坐着刚从加州搬到此地的风尘女,任由你手中握着已经凋谢的花朵, 呆坐在家门口伤心不已。
在谈及动机时,我们脑中便会浮现出此类自私卑鄙的小人。那些故意违反承诺的家伙,为什么会让我们感到如此难受? 因为他们不在乎我们,他们不会体会我们的愿望和需求,不会设身处地地为我们着想。但想想看,难道生活不是这样的吗?如果朋友、家人、同事甚至是老板都能钻 到我们的脑袋里一窥究竟,理解和支持我们的梦想,世界岂不是会变得像圣经里说的“到处流淌着牛奶和蜂蜜”那样美味多滋吗?那还需要管理学和管理者干什么? 如果真的这样,管理者们只能更加抱怨这个让自己失业的社会——记着,警察永远不要抱怨小偷太狡猾。
再想想,当我们在被强迫去爱、去迎合自己不爱的人、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时,又何尝不会变得如此虚伪和自私?
没错,人人都是自私的,私利才是让人心甘情愿去做事情的根本动机。那么我们该怎样让被管理者产生行为动机呢?在确定正确的做法时,首先需要从内心排除你对最常见的三种错误做法的留恋,也就是真正认识到:个人魅力、权力和奖赏这三种常见方式并不能有效解决动机问题。
这些方式都有可能改变人们的观点,因此也有可能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但不幸的是,依靠这些轻率的做法解决问题是很危险的,而且无法长期维持对行为动机的影响。
个人魅力不可靠
实际上,每天生活中的行为动机都是非常细微的,基本上从来不用搞什么领袖气质那一套,也不用准备什么长篇大论的台词。尽管如此,认为个人魅力可以有效驱 动他人的错误观点却非常普遍。各种图书和影视节目都在向观众传达着这种意识,让他们对其中的光辉形象钦佩不已。例如,在冷战片《红潮风暴》中,在面对即将 引发世界大战的紧急关头,丹泽尔·华盛顿扮演的海军军官对潜艇上的无线电发报员就来了这么一段“慷慨陈词”。
这个发报员必须修好潜艇上的电台并和指挥部联系,以确定是否要发射导弹。如果他失败,潜艇指挥官就必须在无法确认信息真伪的情况下发射核导弹,造成敌方的报复,最终摧毁整个世界。
幸亏这只是一部虚构的电影,如果是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如此之大的压力,估计那位倒霉的发报员就会崩溃。实际上,这项任务的压力是如此之大,任何明智的管理 者都会尽自己的一切努力为下属提供支持。不过,电影编剧也是人,他们也会犯基本归因错误,把发报员塑造成一个不需要其他人帮助的角色。在电影中,这位发报 员需要的是行为激励。显然,他没修好电台是因为他还有比拯救世界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丹泽尔发表演说,发报员深受激励,当然,观众们报以热烈掌——这便是个人魅力制造出的戏剧效果。但是,这一幕实际上和领导术并无多少关系。要想成为有影响力的人,你完全不必煞费苦心地去营造什么个人魅力。
正如一个人单纯依靠外包装打造光环,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得到相濡以沫、互为知己的真爱——尽管他们往往会拥有无数单方面追求他们的狂热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