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穿高跟鞋就是不庄重?观点

全球时尚品牌网 / 鬼手 / 2015-05-28 13:41:17

  上周一些女性穿着平底鞋参加戛纳电影节,却因违反着装规范而被拒之门外。高跟鞋似乎是红毯着装不成文的规范之一,但为什么?

  你几乎看不见鞋子。

  在戛纳电影节女星走红毯的众多照片中,很多优雅的及地长裙,遮挡了她们专为这个特殊场合穿的鞋子。

  那么,如果一些女性决定不穿难以走路的高跟鞋,而是选择更加方便——甚至时尚前卫的平底鞋步入这个著名的电影盛会,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

  但是对于有些人而言,这似乎真的很重要。上周有报道称,一些女性穿着平底鞋参加戛纳电影节,却因违反着装规范而被拒之门外。实际上,高跟鞋似乎是红毯着装不成文的规范之一。穿着高跟鞋,会改变你站立、走路的姿势,甚至改变人们对你的感觉。当裙装的下摆摆到一边时,它们本质上就相当于紧身胸衣。即使它们或许只是翩然一现,但鞋子却让女性保持姿态,或者说在她们该在的位置。

  高跟鞋已经变成女性魅力甚至女性力量的标志。但是,这种力量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只有女性才拥有使用高跟鞋来表达这种力量的特权呢?

  高跟鞋会对穿着者产生一种“提升”效果,类似于骑在马背上时的优势,而它最初并非女性专属。在17世纪初,高跟鞋被首次从西亚引入西方时装界。在130多年的时间里,它是权力和威望的表现,特权阶层的男性热衷于穿高跟鞋,该阶层女性也随之效仿。

  然而在18世纪,情况发生了转变,男女服饰之间的差异开始反映更深远的文化转变。无论哪个阶级,男性都被视为唯一具有理性思维的性别,因而应当拥有政治选举权。在这种新的平衡中,男性不再需要高跟鞋。他们开始穿着新兴的三件套,色调暗沉,别具一格则不受提倡。在18世纪初期,亚历山大·蒲柏(Alexander Pope)列出了男性俱乐部规则,其中警告说,如果一个成员“鞋跟超过一英寸半……此人应被立即驱逐……从我们这里离开,然后随你怎么变高!”

  相反,女性则被视为天生缺乏理性,不适合接受教育和拥有公民身份。时尚被重新定义为轻佻和女性化,高跟鞋成为愚蠢猎物形象的有力辅助。在1781年的短篇小说《描画者》(The Delineator)中,“活泼”的人物哈里奥特(Harriot)“穿着法式高跟鞋,脑袋就像她的脚一样摇摇晃晃的”,这代表了18世纪女性的理想形象。接着高跟鞋又因为某些原因让人怀疑;它与女性的虚荣心和不诚实联系到了一起。此外人们还越来越担心,女性会用高跟鞋等性感服饰来迷惑男人并篡夺权力。玛丽·安托瓦内特(Marie Antoinette)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而这种想法也奠定了高跟鞋作为一种代表女性权力的配饰这一当代观念的基础。

  到19世纪,摄影技术的发明及其在色情作品中的迅速普及,催生了一种古怪的惯例:描绘除了鞋子之外一丝不挂的女性。

  高鞋鞋仍然保留着与女性非理性形象之间的联系。一个反女性参政的煽动者在1871年的《纽约时报》上写道:“选举权!担任公职的权利!先让我们看看,哪个女人有足够的理性和品味,穿着让她舒适又不破坏步态的鞋子,风姿绰约地走过第五大道。”

  高跟鞋被这种种包袱所拖累,难怪无法在男性时装中拥有一席之地——即使在20世纪最初几十年,男人的身高成为一个文化焦点的时候。一些伪科学观念推崇达尔文优胜劣汰概念,把男性身高和性吸引力直接联系起来。高跟鞋本有可能重回男性时装界,但遭到了他们的拒绝。男人穿着高跟突出了天生的身高不足,减损了他们的阳刚之气,人为增加的身高不会赋予他们任何优势。

  然而,女性穿着高跟鞋仍然是一种文化规范。即使在时装领域,高跟鞋会暂时过气;但在色情作品里,它却始终屹立不倒。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这种联系催生了细高跟鞋的发明。战时美女画报中描绘的极细高跟鞋,在1950年代初成了现实,社会鼓励现实生活中的女性去模仿那些画报女郎。诱人、顽皮,总是穿着细高跟鞋的玛丽莲·梦露,成为了这一时期女性的典型形象。

  到了1960年代,高鞋跟变得不那么受青睐了;对于“青年风暴”( Youthquake )的风格革命而言,它太“成熟”;而对新兴的女权主义者来说,它又太容易惹麻烦。直到1970年代,高跟鞋重新流行起来,与那个迪斯科时代完美契合(高跟鞋当时也确实回到一些男性的衣柜中)。

  1980年代,前所未有的大批女性进入白领职场,攀登公司的官阶被认为是社交生活的不利因素——它可能会让女性不招人喜欢。高端时尚提供了一个对策:高耸入云的“致命高跟”。它可以含沙射影地暗示,女性的成功并非只是因为她的商业头脑。本世纪初,设计师版的高跟鞋被认为是“影响力工具”——泰晤士报的一篇报道也曾使用这种说法——职业女性利用高跟鞋,通过性感的“力量”来操纵他人,这个想法在今天仍然得到认同。

  性感与影响力之间的关联还可以清晰地表明,女性一生中只有很短暂的一段时间可以被视为拥有权力。对于今年戛纳电影节上的事故——少数穿着平底鞋的中年女性被拒之门外——的普遍看法就突显了这个问题。虽然带有辩护的意味,但这种观点似乎在暗示,或许如果这些女性还很年轻,就根本不用穿舒服的平底鞋。别管她们是凭借什么成绩或关系来参加庆典的。

  这就是把性诱惑力视作影响力工具要面对的终极问题:你是否有影响力取决于观察者的主观看法,而并非你自己。

  如果有人坚称高跟鞋属于女性的传统服饰的一部分,那也没错。红毯上暴露的礼服和藏在裙下的鞋子,与18世纪的性别观、19世纪的色情图片,以及上世纪中叶的女性社会地位有着直接的关系。

  或许我们可以在21世纪颠覆这个传统,我们现在都应该清楚,女性的影响力与鞋跟的高度无关。

  注:本文作者是巴塔鞋博物馆(Bata Shoe Museum)的高级策展人,《屹立登高:探索男子穿高跟鞋的历史》(Standing Tall: The Curious History of Men in Heels)一书的作者。


阅读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