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止跌乏术 Prada遭遇中国梦魇女装
仔细翻看各大奢侈品品牌的财报,不难发现大中华区的销量萎缩被反复提及,成为全球奢侈品行业一个个“触目惊心”的业绩数字背后的罪魁祸首。例如Tod's集团在华销售倒退6%;Richemont历峰集团今年虽然成功遏制住了其在中国的下跌速度,但依然没有实现扭亏为盈;LVMH集团、Salvatore Ferragamo在中国的销售额也只能勉强维持在3%-5%的低位。其中,中国经济放缓、政府反腐力度加强、香港动荡社会干扰,以及中国周边局势的不稳定因素成为了今年奢侈品品牌财报中的 “明星”词汇,各大品牌都清一色的将糟糕的业绩表现推脱到“中国市场大环境”的不可抗拒因素上。英国《金融时报》评论员Adam Thomson也在其撰写的《完美风暴迫近奢侈品业》一文中反复强调香港“占中”运动和大陆反腐风潮的威力。
毫无疑问,中国经济模式和消费环境的转型确实给国际奢侈品品牌的全球表现带来严峻的挑战,特别是中国凭借29%的全球奢侈品消费份额成功超越美国和欧洲的今天,“搞不定”中国市场对于任何一个国际化奢侈品品牌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
然而,大环境的不景气绝非整个故事的全部。尽管中国的奢侈品消费环境急转直下,市场上却依然闪耀着一些明快的“亮色”。 Hermès三季度业绩回暖,总体销售增长11%。虽然品牌在中国的销售收入也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有一定程度的收紧,但10.2%利润增幅依然领跑行业。对此,Hermès首席执行官Axel Dumas表示:“目前中国的奢侈品市场形式对Hermès将越来越有利,因为中国消费者正在逐渐走出用奢侈品来炫耀的阶段,开始注重奢侈品的内涵。”法国巴黎银行证券部奢侈品研究部主管Luca Solca也持有相同观点。他认为Louis Vuitton、Gucci、Prada等奢侈品品牌并没有及时抓住越来越成熟的中国消费者的口味,在塑造或改善品牌价值方面努力不够。
这就导致一个现象:经济繁荣时,消费者愿意花更多的钱去尝试不同的奢侈品品牌,所以市场上呈现百花争鸣的景象;但当经济环境改变,消费者的“银根”紧缩,送礼的需求减弱,奢侈品消费转为以个人消费为主时,投资更有品牌价值的奢侈品往往更为安全。所以缺乏价值积累的轻奢品牌成为了第一批“阵亡”的牺牲品。而对于很多顶级奢侈品来说,并非是缺少品牌价值,而今日“败走天朝”主要输在了缺乏足够的时间改变。目前Louis Vuitton、Gucci、Prada在华的销售和利润基本依靠缺乏投资价值的低价产品,高价产品依然处于曲高和寡的尴尬境遇,尚需“时间和火候”培养其在中国市场的“群众基础”。况且,如今中国的奢侈品市场可选择性很大,Louis Vuitton和Gucci的“去Logo”运动未见成效,很容易被Bottega Veneta等后起之秀迎头赶上。Bottega Veneta今年第三季度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势头,进一步巩固其开云集团第二把交椅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