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都衣舍多级跳:从淘品牌到孵化器要走哪些路企业动态
“这里头有个核心问题,得改造原本服务于传统企业的供应商,让他们按你以销定产的节奏走。”赵迎光以生产羽绒服为例,传统服装企业都是提早大半 年给工厂下单的,而韩都衣舍则是以一套“4-3-3”的打法,让工厂生产当季的衣服:用于收集市场反馈的40%订单跟传统服装企业一样,春季末下单,夏季 生产并上架,随后的30%按爆、旺款比例在十月份下单,剩下的30%在“双十一”网购高峰,根据销售情况和当年的气候而定,如果是寒冬就加单,要是遇上暖 冬,把最后的30%砍掉就行。
然而,想让工厂接受这种灵活的生产节奏并不容易,哪怕韩都衣舍已经壮大到267个产品小组,能给他们带来 不少订单,但每款商品的生产量依旧是比较少的,意味着工厂要付出较高的成本。对此,赵迎光表示,韩都衣舍会助工厂一臂之力,通过前期的营销企划和产品企 划,把原来耗费时间的面料、辅料准备妥当,产能需求提前通知工厂,那订单去到工厂那里时只要安排加工就行,只需要预留产能这个要求,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成 本,这样一来,工厂就会比较乐意接单。
此外,为了鼓励工厂配合生产,韩都衣舍把他们按质量、交期、报价等建立起一个综合评价体系,并分 成从1A到5A的等级。级别高、对应的账期就短,最短的只需要10天,最长的则要40天。记者了解到,目前韩都衣舍整合的工厂有240多家,当中已经有 60%-70%按公司生产要求完成改造。
边孵化边收购
在后端优化工厂之余,韩都衣舍也在前端扩大品牌规模,来“反哺”供应链。
赵迎光告诉南都记者,如当初设想的那样,产品小组逐步孵化成子品牌,从2012至今已经诞生了十多个。不同于跟大多服装企业自上而下推副牌,韩都衣舍的 子品牌并非公司层面的刻意规划,主要看产品小组的意愿和能力,新品牌的定位也是他们自个儿定,然后公司根据市场方向给予引导和培育。
对 于新品牌同样是沿用产品小组的资金配给制,不过额度会更大,比如第一年定下1000万的销售目标,公司能给到的标配是500万的资金支持。他的逻辑是,从 最初用15万起步,到脱颖而出做到几百万的水准,背后小组成员的思想和能力已经是被验证了的,此时公司再投钱培育,风险其实很小,并且他相信这十几个品牌 里肯定有能冒尖的。“这里头颇有产业投资的意味,我们是孵化平台,同时也是这些新品牌的投资人。”他对南都记者说。
比起内部孵化,直接 投资已有的互联网品牌更为直接,对于韩都衣舍来说,收购或控股皆可。在筛选标准上,赵迎光圈定那些细分市场上的佼佼者,定位方面,能跟自有品牌互补更好, 若风格类似,只要确实做得出色,他都不会放过收入囊中的机会。比如在2012年,韩都衣舍收购了原创设计师品牌素缕,今年又低调收购了专注中老年女装的艾 茉(现更名迪葵纳),此外正在洽谈的还有七八家。
目前,韩都衣舍已经涵盖了少女装、淑女装、中老年女装、童装、男装等全年龄段产品,风格也越发多样,从最初的韩风系到欧美系、东方系都有。
开放设计师
不过,赵迎光并不满足于此,他还有更“疯狂”的想法,那就是把平台向设计师开放。在他看来,优秀的设计师也是孵化品牌的潜力股,但他们的设计理念往往只 停留在想法上,因为测试市场成本太高了,谁会为了一个创意,特地找工厂打样、生产?而韩都衣舍正是想借助现成的供应链系统,帮他们踏出测试市场的一步;要 是从中挖掘出值得培养的设计师,还可以进一步谈合作,比如说公司出一部分资金、配备辅助团队,做成又一个小而美的品牌。
“事实上,接入 设计师是一项挑战,因为他们的订单量更小,而对品质、做工的要求却更高。”赵迎光说,这就要看公司的规模实力了,能否用大额订单换取跟工厂谈判的筹码,工 厂要是尝到了甜头,那设计师这块稍微赔本生产也能接受。据悉,设计师这一环不会马上开放,明年先做些小规模的尝试,确定能跟设计师配合好款式和质量以后, 后年才会大规模推广。
更多的设计师品牌的入驻,预计会让韩都衣舍进一步往中高端走。不过赵迎光表示,仍然只坚持做纯电商,不会开线下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