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RA、H&M等多次上黑榜 快时尚成也“快”败也“快”企业动态

全球时尚品牌网 / 鬼手 / 2014-08-30 09:31:35

  对于价格亲民、款式众多的“快时尚”品牌,消费者热情高涨。

  但监管部门的检测结果显示,这些“快时尚”品牌的不合格率居高不下。

  上过“黑榜”十几次的品牌,如今依然犯着昨天的错。

  4个“快时尚”品牌上“黑榜”

  昨日,FOREVER21、ZARA、H&M和MANGO被曝质量安全不合格。

  作为“快时尚”品牌,这几个品牌一直备受追捧。根据相关报道,今年上半年全国检验检疫部门共查获进口服装不合格案例12305个,金额 4766.75万美元。其中的396例质量安全不合格的进口服装问题中,不合格批次最多的5个品牌中有4个为“快时尚”品牌,分别为:FOREVER 21、ZARA、H&M和MANGO,不合格达107例。

  消费者不知情 生意未受影响

  上“黑榜”的4个品牌,已有3个进入中原市场:ZARA、MANGO和H&M。

  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消费者怎么看?就昨日河南商报记者走访的情况来看,位于郑州国贸360购物广场的H&M店,虽然不如周末般摩肩接踵,但相对于其他店面并不显冷清,对面的MANGO生意也不错。

  购物者或是男女成双,或是闺蜜同行,他们不清楚H&M质量不安全的消息。消费者杨小姐告诉记者,她经常选购H&M之类的洋品牌,相对低的价格、繁多的款式,正好迎合了很多消费者的心理。

  不过,她对产品质量如何并不特别在意。“别的品牌怎么样,只是没公布吧?”在得知H&M“上榜”后,杨小姐表示她不会选择其他品牌。与杨小姐一样不知情的,还包括H&M的店员,他们也不清楚网上相关媒体的报道。

  一些品牌上质量“黑榜”十几次

  其实,这次公布的4个“快时尚”品牌,有些已经不是一两次“上榜”了。

  今年3月,ZARA因色牢度不符合国标、纤维含量不合格问题被监管部门两度点名。当时,有媒体统计,这已是ZARA自2006年入华以来第15次登上质量“黑榜”。

  不过,上“黑榜”显然阻挡不了这些品牌犯错的脚步。今年6月份和8月份,北京工商局公布的服装抽检不合格品牌中,ZARA两度“上榜”。

  近年来,H&M多次因pH值、色牢度、纤维成分含量、产品标识等方面不合格而曝出质量丑闻。

  今年4月,广州市工商局发布了2013年流通领域秋冬服装商品消费提示,曝光了39款不合格样品,MANGO赫然在列。去年,MANGO多次登上质量“黑榜”。

  去年,中消协公布的70款“快时尚”服装比较试验结果,合格率仅64%。纤维成分含量名实不一、甲醛含量和pH值超标、色牢度不达标是三大类最集中的问题。

  据了解,pH值超标或导致皮肤产生灼伤感,易滋生细菌、引起疾病;色牢度不合格,直接影响纺织品的质量和正常穿用,如和其他衣物混洗,极易沾色。

  问题出在“快”上

  款式更新换代迅速,深受年轻人喜欢,这些品牌被称为“快时尚”。在业内人士看来,“快时尚”洋品牌的问题就出在“快”上。

  业内人士介绍,“快时尚”产品核心竞争力在于时尚性和更新速度,上游的质量控制就会稍逊一些。数据显示,ZARA的供应链周期平均为10~15天,H&M需要20天左右,而大多数服装企业需要6~9个月甚至更久。

  而正是因为“快”,在平衡产品质量、周转速度和成本时,上游成本就会增加,在售价不变的情况下,产品质量就得有所“牺牲”。恰恰“快时尚”品牌的大部分消费者更重视款式和价格,产品质量的接受弹性会大一些。

  权衡利弊后,“快时尚”就把质量标准下调了。

  加强入市前的检测 建立“黑名单”

  记者在走访时注意到,H&M和 MANGO的服装,不少都是外国生产的。而且,产地极为分散,不仅有孟加拉国、印度、越南这些国家,而且还有土耳其、摩洛哥这些遥远的国度。

  而那些“MADE IN CHINA”的产品,产地也分散在沿海一带。贴牌厂商的分散,势必在这些厂商中间产生竞争,而价格的压低,也会传导到产品的质量上。

  据了解,目前针对不合格的服装类产品,主要的处罚措施是产品下架、没收违法所得。同时,按照新消法规定,销售不合格产品要处以销售额1倍以上、10倍以下罚款。

  资深产业研究员、分析师李玲认为,罚款显然不能解决问题,应该加强“快时尚”产品进入市场前的检测。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团长邱宝昌则在早前建议,应该设立企业“黑名单”,将诚信信息记录在案,向社会公布,推进企业诚信体系建立。


阅读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