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货业的衰落不能只怪电商 自身营销模式问题重重百货动态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最好的时代”是对电商而言,百货业则在“最坏的时代”里煎熬。
从2012年便出现的中国百货业关店潮依然在持续,近两个月的密集关店事件,让“百货业溃败论”再次喧嚣尘上:从4月28日至6月30日,包括百盛百货、中都百货、摩登百货、新光百货等在内共有8家百货的12家门店相继关门歇业,7月1日,百盛北京东四环店也悄然停业,10天后,开业不到两年的广东湛江王府井百货也宣布正式停业。万达百货近日更传出近30名管理层离职、新一代万达广场项目将没有百货业态的消息。
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1、2月,中国百货业销售同比增长3.2%,同比下滑4.8个百分点,比2012年和2011年同期更是大幅下滑5.7个百分点和15.3个百分点。而另一面,网购则显得生命力旺盛,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显示,2013年网络购物市场交易金额达到了1.85万亿元,较2012年增长40.9%。
看起来,电商的日趋便捷及低成本击垮了百货业,但回看百货业自身,却是问题重重。
我国百货业的经营模式基本为联营联销模式,即由百货商场从业主方承租场地,再进行招商并管理,由进驻品牌陈列销售货物,百货商场从品牌方处收取租金,并进行收益分成,百货商场相当于“二房东”,这种轻资产的模式由于风险低,百货商场很是受用。
但由于品牌方大多采取区域代理的策略,区域代理商为了提高自己区域的销售额,就会在该区域中的多家商场都有布局,导致区域内各家百货商场同质化。百货商场作为“二房东”,也只管收租,店铺设计、货品陈列、店员素质等全部交由品牌方负责,这使得百货商场发展了那么多年还是这么无趣,无非就是把商品摆在货架上,坐等顾客把它买走。
另外,租金也是百货商场心中的痛。著名房地产咨询公司高纬环球在2013年11月发布的全球商业地产报告显示,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租金增长最快的商业地段中,北京王府井位居第十,每平方米一年的租金高达28801元。租金水涨船高,加之近年来利润下降,百货商场一方面得承受来自业主方的租金压力,另一方面得尽力留住品牌方,还不能将租金压力全转嫁给品牌方,百货商场的“二房东”生意也愈发不好做。
根据去年10月德勤公司的调研报告,年轻人评价地面店吸引力的几大关键因素,按重要性依次是:商品知识丰富的店员、自助移动收银系统、方便查询价格和商品属性的条形码扫描器、通过智能手机接收的针对用户个人的折扣券/打折信息、通过社交媒体发送的针对用户个人的折扣券/打折信息、店内 WiFi(可方便用智能手机上网比价)。
由此可见,数字化将成为百货业自救的重要一环,不过国内百货业目前的“数字化”也仅仅限于开设网上商城,目前还没有一家百货企业探索出更具有吸引力的模式。
无论如何,“逛街”这一“原始行为”是网购始终无法替代的,再依赖互联网的消费者也还有人际交流需求,百货如何和其他消费业态相互抱团融合,同时融入真正改写流程的数字化元素,或将成为百货业转型的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