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买手店研究报告:近年迅猛发展 开店数量激增国内
上海
买手店大本营
上海是多源文化的集合地,人口结构丰富,消费者对于外来的新鲜事物接受度较高,同时对于时尚也有着强烈的追求。据统计上海拥有75 家买手店,位居全国第一。
除了城市本身的特质,我们更应该看到上海拥有一群既有消费实力,又有较高国际品牌认知度的消费人群。一直以来,上海的消费者以勇于尝新而著称,对新品牌新事物的接纳度很高。
因此除了买手店,上海也是诸多奢侈品、快时尚等品牌进驻中国的第一站。
成都
轻奢机会不容错过
成都是西南重城,由于地理位置受限,成都成了省内及周边省份距离最近的消费集中地,集聚了西部的高端购物需求,因此商业活跃度较高。
目前成都拥有21 家买手店,甚至超过了一线城市广州。从整体发展上目前轻奢品牌在成都尚处于培育期,存在市场空缺,但从长远来看,以轻奢品牌为主的买手店在成都的市场潜力较奢侈品牌更大,也为买手店赢得了发展空间。
广州
设计品牌独领风骚
广州人受本土文化影响,实用主义消费倾向明显,不会过分追求国际名
牌,对价格的敏感度较高。因此,不少广州的国内外买手店主推独特性和稀缺性较强的设计师品牌,扩张速度缓慢,以满足小众消费群体的需求为先。目前在广州主要有一尚门等买手店品牌。
丰富的定位分布
以买手店的价格与时尚度为2个维度,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品牌占据的市场定位。从图中可以看出,几乎每一类细分市场都已经被覆盖。连卡佛、10Corso Como、Maria Luisa 等大规模买手店倡导尊贵及专属的购物理念,商品价格不菲,也为消费者提供定制服务,目标客群为金字塔顶端的富豪人群。
而大多数买手店品牌更偏爱新潮、超前的商品,主力消费人群为前卫、个性的年轻时尚达人,价格也比较适中,符合新锐消费者的经济承受能力。
例如,老佛爷与I.T 签约合作进入中国后,引进不少价格相对较低的商品,以契合中国市场需求。
而专营国内设计师品牌的买手店,各自品牌的个性鲜明,分布于不同的市场中,有时尚度较高的栋梁、设计感强烈的一尚门、追求自然简约风格的Seven Days,每个品牌基于产品的特点拥有独立的客户群。
不同背景买手店的中国拓展策略
源于不同的经营模式和发展阶段,在中国买手店内占据主流的外资买手店在中国往往采用不同扩张策略,主要有:
本土买手店
近年来迅速崛起。
本土买手店凭借其独特风格的原创性商品,快速获得了市场的认可。BNC、Seven Days、栋梁等品牌都是主营设计师品牌的买手店,在短短数年内已经获得了很高的知名度。
港资买手店
迈入扩张,经营模式已历经首轮调整。
香港与大陆地缘的接近使香港零售业对大陆投资较早,建立在对国内市场了解的基础上,港资买手店连卡佛、I.T、Joyce、Swank 等相继进入国内市场。经过多年对内地市场的深耕,港资买手店扩张意图强烈。因其很早涉足大陆市场,并多有惨淡的经历, 其在模式上也尝试过调整。比如连卡佛就摒弃特许经营、代理运营的商业模式,成立直营公司直接运营,并且打算以更适应内陆市场的姿态继续扩张。
亚洲其他地区买手店
处于尝试阶段。
台湾的团团、澳门的RainbowGroup、日本的Via Bus Stop 等企业都很有实力,但在内地无论开店数量和规模都处于试水阶段。对于中国市场的观望,使得未来扩张计划也并不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