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衣回收前景可观 但面临政策和成本门槛国内
四年间回收量翻了10倍,回收量逐年上升
“大熊猫”摆放在哪里,是根据小区实际居住人口计算过之后,进行科学布点,一般500户居民的小区会设置一只。
随着布点的增多,回收的衣物量也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2011年,全市设置480个,回收113吨旧衣物;2012年,900多个回收箱落户935个社 区和学校,回收旧衣总量达到了305吨;去年箱子数量增加至1502个,仅上半年的回收量就超过了前年全年的总量,全年回收衣物总量达到了800多吨。今 年到10月底,回收箱增长到2000多个,回收总量也已经超过1000吨。
此外,配备“大熊猫”的小区会被分成A、B、C三种类型,旧衣量大的为A类,一般每周收运一次,B类则每半月收一次,而有些小区一般一个月可能箱子也不一定能填满,被分为C类,基本上一个月会去收一次衣。
“收衣也会有淡季和旺季,像每年的换季时节,收衣频次可能就要加大,有时候一些还没有设置回收点的小区居民也会打电话过来求助,公司也会前去收衣。”杨膺鸿告诉记者。
旧衣换新颜
10%经过消毒无偿捐赠,8%卖到非洲
上海缘源实业有限公司回收的旧衣什么样的都有,有七八成新的厚衣服,也有很破的汗衫背心短裤之类。衣物运回青浦的公司总部,要经过分拣、登记、消毒等一系列过程。
“先过磅称重,再登记数量,然后由工作人员进行人工分拣。”据悉,这些回收的旧衣物一般有2个“出路”—比较完好的冬衣,比如棉服、羽绒服等会通过沸水滚珠、臭氧消毒、熨烫等消毒过程后通过慈善机构捐赠给贫困地区。
“缘源”负责人杨膺鸿向记者介绍,“有些送过来的冬衣,像棉袄、羽绒服、大衣之类,成色比较新的,款式也不错的,完全可以再穿,我们会重新整理登记,然 后经过臭氧、紫外线专门消毒后打包,送到慈善基金会,或者捐赠给贫困地区。”一些毛衣类经过消毒后会送到社区爱心编织社,爱心妈妈利用这些毛线重新编织, 然后捐赠给有需要的人,这也是和市妇联合作的一个项目。以上两部分部分约占全部衣物的10%左右。
还有一些同样比较新的夏衣同样也有需求。像非洲、中东等热带地区,对夏衣需求量很大,用同样的方式整理消毒后,可以直接卖给当地一些非政府组织,救济难民。售价平均每吨约为5000元,所以很受境外一些非政府组织的欢迎,这部分大约占到所有旧衣物8%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