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 发布国内
六、保障措施
(一)提升行业协会信息服务能力。重视各类行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为行业各类企业提供行业规划信息、政策信息、标准信息、市场信息、时尚信息、产品信息。建立和完善行业产品、市场、企业数据库,完善商品统计系统,市场信息监测预警、预报系统,数据库检索分析系统,为宏观调控与决策服务。
(二)改善纺织企业融资环境。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将纺织服装行业列入金融支持范畴。对从事研发利用各类可再生、可降解、可循环利用、绿色环保的生物质原料以及废旧纺织品再生利用技术的机构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对芳纶产业链发展项目给予专项资金支持,鼓励我省芳纶产业链相关企业采用当地原料进行精深加工;对海藻纤维产业链和甲壳素纤维产业链发展项目给予专项资金支持,组建相关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较高市场占有率的服装、家纺名牌产品,在技术改造项目立项、技术中心建设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金融主管部门应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规范银行浮动利率,降低企业融资门槛,真正把中央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融资政策落实到位。
(三)扶持纺织服装中小微企业做精做专。对中小企业技改项目应给予政策性倾斜。切实推进中小企业创新平台建设,鼓励创新成果在广大中小企业推广应用,给予中小企业购买国内科研成果专利的政策及资金扶持。全面落实针对中小企业的行业服务措施,加强对设计研发、品牌经营和就业密集类中小企业的培育和扶持,大力支持中小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对纺织品回收、加工企业给与资金支持和税费减免。
(四)加大对印染业发展的扶持力度。重点支持纺织印染企业所在地区的公共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在印染企业集中的地区,地方政府应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统一规划、协调和建设工作。对重点纺织染整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给予扶持。建议各地政府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印染行业废水和废气专项整治。
(五)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按照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要求,如期完成国家下达的淘汰印染落后产能和化纤落后产能任务。印染行业重点淘汰使用年限超过15年的生产设备以及浴比大于1:10的棉与化纤间歇式染色设备。化纤行业重点淘汰R531老式粘胶纺丝机、年产能2万吨及以下粘胶短纤生产线、湿法及DMF溶剂法氨纶生产线、涤纶长丝锭轴长900mm以下半自动卷绕装置、间歇法常规聚酯产品等落后产能。
(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加强行业创意、创新、管理型人才培养,实施人才发展战略,建立和完善人才培育及国内外人才引进机制、人才流动保障机制、人才评价使用机制,提升行业整体人才素质,重点围绕战略企业家、创业人才和高级蓝领工人,实施定向培训解决方案,为纺织服装转型发展提供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