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鞋服业跑路潮调查:资金链之重 淘汰了什么?国内

全球时尚品牌网 / 鬼手 / 2014-10-15 09:45:45

  淘汰了什么

   从2012年开始,泉州提出制造业界的“二次创业”,试图推动鞋服等产业的转型升级。事实上,在过去几年,泉州的一些鞋服企业纷纷寻找出路,有的“跨 界”投资,乃至进入房地产业,通过并购获得更高估值和业绩增长。有的企业主也开始到东南亚地区考察,考虑着像先前的港台乃至珠三角企业那样,把工厂转移到 成本更低的地方去。

  泉州企业的有些烦恼,是“中国制造”都共同面对的,譬如劳动力成本的持续上升。在泉州,为引荐工人者提供现金奖励已成通例。作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的劳动力,鞋服工人们的工资收入在泉州三四千元左右计算,“招工难”的矛盾也日渐突出。

   已有众多调研报告归纳过泉州制造业,尤其鞋服企业们其它的一些整体困境:一方面是原材料、劳动力成本和店铺租金上涨,另一方面,电商冲击对线下销售造成 冲击,行业整体陷入低迷;在国际贸易领域,TTP(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跟TTI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也正给中国的代工厂们构筑起 新的贸易壁垒。

  现在,泉州的制造业正处于现实的淘汰赛之中。一些工厂倒闭,一些工厂依然在开动,忙着为“光棍节”生产皮鞋。在林佐看 来,对比起传统的外贸订单,电商为他提供了一个新的运营周期,在这些新的周期里,一些经历了多年风雨,代际传承的泉州鞋服企业,也在努力适应——这些改变 并非易事。施正植坦诚,由于IT人才在泉州并不多,泉州的鞋服电商平台目前还处在零散作战的阶段。

  淘鞋网CEO涂荣标对腾讯财经说,在当前的产业环境之下,那些商业模式不健康、抗风险能力差的鞋服企业,即使有规模优势也不会有乐观的前景,“成本太高,两三年就会被淘汰。”

   施正植则认为,那些不规范的,或者违反市场规则的企业会被洗牌,而那些缺乏资金,但又有竞争能力的企业也应该得到发展的机会。他对腾讯财经说,泉州的鞋 服制造业不会就此跌落谷底——“这里有成熟的产业配套,还有长期在市场里奋斗,吃苦耐劳,抗风险能力强,爱拼敢赢的企业家。”

  恒安集团CEO许连捷说,他对“企业跑路潮”的说法很反感。“当前一些企业经营不好只是市场经济的正常调整,外界不应对此夸大,企业家更不应该就此陷入焦虑,甚至失去信心。传统企业只要勇于创新不断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未来就充满希望。”

  实际上,在服装制造业进入低潮之后,泉州地方政府已经在筹谋新的产业增长点。今年,机械装备等产业已成为当地“强化财税扶持”,“强化金融保障”的对象。这种尝试并非新近之举,在几年前,泉州属下的南安市就曾大力发展光伏产业。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税系主任林江则从整个制造业升级的角度,去归结泉州未来的最大挑战:“先进的制造业必须有现代服务业的配套,比如说现代的金融和法 律,现代的会计、物流配送,甚至还有互联网金融和网络的支持,这本质上就是法律和诚信,投资环境的问题——问题是,泉州人愿不愿意做这些事?”

   但泉州企业家担忧的仍然是资金问题。三个月前,在国家主席习近平给30位福建企业家回信、鼓励他们“爱拼才会赢”之后,泉州鲤城区工商联撰文呼喊:实体 经济里的资金大幅度向房地产、金融投资等虚拟经济领域转移,实体经济资金严重不足。“这个问题极为严重,要引起中央高层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对于林佐,他最担心的是泉州的实业精神在风雨中逐渐磨失。“在泉州,人们都是要讲派头的。这两年,你看得到,做鞋的老板很少买得起劳斯莱斯,但搞房地产的就做得到。”


阅读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