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鞋服业跑路潮调查:资金链之重 淘汰了什么?国内

全球时尚品牌网 / 鬼手 / 2014-10-15 09:45:45

  银行“雪中抽炭”

  施正植是泉州纺织服装商会的秘书长,国庆前后,他正忙于参与泉州民营企业的各项调研。施的观点代表了很多业界人士的看法——市场不好,资金链紧张之际,企业的死活就掌握在银行的手上;如果融资的问题能解决,把冬天熬过去,老板跑路、信贷纠纷就不会成为泉州的“热点”。

  林佐(化名)子承父业,是泉州一个皮鞋品牌及工厂的经营者。他对腾讯财经形容,泉州的工厂们在2008年之后曾享受过一段美好时光:“天天有银行的人来催你贷款,请吃饭,很多人都借钱扩大产能,乃至做其它项目。现在?好景不再了。”

  恒泰鸿伟鞋业董事长苏文滨更用“出尔反尔”来形容银行们如今的“反目”。“有时工厂周转可能就缺两百万,周转开了就能还款,但说什么都不给你贷。是为了对付房地产的一刀切吗?实在是让我们没法活了。”

  多名制造业界人士都着重提及了一种从去年开始的,当地银行的“骗还贷”现象:以保证再贷款等理由让企业还清贷款以后,以各种办法变相“食言”,转而不再对企业放贷,这些办法包括收紧手续,增加接待门槛等等。

  银行们是从2012年开始转变态度的。当时泉州的鞋服企业们普遍遭遇产能过剩、门店过多和库存难消化的等问题,银行业也开始对前者进行限贷。施正植说,银行们今年对这些企业的限贷,更成为了泉州“公开的秘密”。

  “政府确实出台过很多政策,譬如要帮助中小企业的贷款难,但实际情况是,现在银行还要把贷款的额度缩减,甚至给你收回来,逼死企业。”施正植说。一位在泉州当地银行任职的人士则对腾讯财经解释,今年鞋服类企业贷款出现过多不良,“对它们准入条件肯定高了。”

  普华永道根据十大银行的上半年财报做出的分析称,十大上市银行的公司类贷款不良额集中在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2014年6月末较2013年年末分别增加了13.39%和19.43%。各大银行纷纷表示要对制造业贷款加强风险控制。

   苏文滨形容,在银行关上大门以后,企业主们只能找地下钱庄,有的甚至惹来了黑社会的暴力对待。据泉州鲤城区的公开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涉个体工商户、私 营企业案件明显增多,同比增长22.8%。当地商会如是解读:“企业信用状况差,通过正规渠道融资难,遇资金需求往往转向群众集资。当企业经营不善时,资 金链极易断裂,引发连环借贷纠纷。”

  不但是工厂,泉州当地的民间融资机构也不好过。如同瑞泰工厂,一家小额贷款公司也发生了戏剧性的跑路事件,事先以在公司门口摆放租赁而来的名车,制造资金无忧的假象,接着老板在一夜间消失。

  “然而,除了高利贷和民间担保之外,我对其他的贷款方式已经绝望了。”当地一名叫做黄董的服装企业主说。

  在福建南部地区,类似“会子”这样民间的、亲朋之间的融资方式十分普遍。林佐说,近两年经济下行、银行收紧信贷时,“会子”的利息越来越高,他所接触的会子利息,已从过去的100飙升到300——“放1000元一个月就能赚300,还有哪里比泉州更缺钱?”

  另外,泉州的工厂老板们还普遍对腾讯财经反映了一个与往年不一样的现象:税务部门今年到厂里特别多,有的企业还要求把前五年的账都搬出来查,补交税。对于上半年出台的,一些关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减负措施,有的企业也表示未有落实,“空欢喜一场”。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税系主任林江,就这个现象对腾讯财经做出分析:尽管已经有政策为中小企业减负,譬如对小微企业征收营业税的起征额度提到3万,但在在现行的分税制财政体系之下,地方政府们未必有积极的动力去执行。

   林江指出,泉州地方政府对产业升级和经济稳定之间,需要一个仔细权衡的过程。“中小企业,‘三来一补’的工厂等等,理论上对产业转型没有太大帮助,但它 们对稳定经济和就业却有重要意义。你到底是稳增长优先,还是结构调整优先?如果是稳增长优先,那你就要出台很多政策,比如切实为中小微企业减税。”

  施正植说,对于税赋的压力,泉州的中小企业们比上市公司要脆弱得多。“中小企业没有资源,没有人脉,他们很容易被挤压出局,但泉州的制造业,却是众多中小企业在支撑的一个产业集群。”


阅读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