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二十年 遇见新家纺行业
不知不觉,由中国国际贸促会纺织行业分会以及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同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三方共同举办的中国国际家纺展已走过了二十个春秋,三个主办方强强联合,创造了中国国际家纺展辉煌绚烂的二十年。一个展会的生命,不仅仅取决于展会主办方所散发出的能量与魅力。它还串连着整个家纺行业的发展脉搏,更诉说着诸多品牌的动人故事。过去二十年来,经历了从初创到发展到飞跃,到深化的不同阶段,家纺展可以说是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家纺产品的孵化器和家纺行业发展的导航仪,承载起行业使命,搭建起中外家纺业贸易的金桥、树立时尚流行风向标,提供最贴心的服务。。。。。。家纺展始终踏着坚实的脚步,慷慨激昂地前行,未来二十年,家纺展必将创造新的辉煌,实现新家纺新生活的宏伟蓝图。
中国国际家纺展:20年之穿越
进入7月,北京骄阳似火,正在积极筹备中国国际家纺展的中国家纺协会会长杨兆华在很高兴地跟媒体的记者们分享2014年展会的进展情况。尽管2014年国际国内经济寒流依旧,然而2014中国国际家纺展就如同这7月的流火,依然火爆,共有来自全球31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400家企业(国内近1000家,海外近400家)参展,展出面积第一次突破历史性的150000平方米。。。。。
今年正值中国国际家纺展走过20年,回想起20年前的第一次家纺展上,勉强算得上家纺的3家国内企业带着印花布来参展,这天壤之别在倏忽20年间发生,亲历过这20年巨变的杨兆华会长在跟我们谈起从前时,感慨良多。 20年中国家纺的发展脉络,都清晰地展现在中国国际家纺展走过的20年足迹里,回首这20年,穿越到从前,让我们重温家纺20年经历了怎样的成长历程。
初识“洋”家纺:市场反应有点冷
最初几届中国国际家纺展就像先行的布道者,向国内引入了“家用纺织品”这一新概念,改变了全国上下“四菜一汤”国民床单、缎子被面、绣花枕套枕巾、窗帘布的消费观念,开启了家纺生活时代。
初创(1995-1999)期亮点:
——“家纺”概念被引入到中国
——现代贸易展的模式助推家纺行业开拓国际贸易的新空间
——引入国际展览公司强强联合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人对“家纺”这个概念的认知几乎为零,老百姓对家纺的概念还停留在“国民”床单、缎子被面、绣花枕套和枕巾老四件套以及俩钉子一根铁丝——拉一块花布当窗帘的阶段,窗帘的功用其实就是一块“遮羞布”。
“当时我们在1995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一届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博览会上,当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组织欧洲地毯协会等欧洲8个国家 40家地毯生产企业,带着国际市场流行的地毯产品进入中国时,遭遇到中国市场的极大断层。”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杨兆华依然清晰地记得,那个时代,欧洲的家纺产品,是中国消费者心目中的工艺品,而不是日用消费品,中国市场还没有家纺概念,对国外高档家纺产品还没有足够的承接力。那个时候,家纺用品已成为欧美国家消费者生活中与服饰产品同样不可或缺的消费品,而中国的家纺还在等待萌芽中。
在1995年的首届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博览会上,与众多国外家纺企业踊跃参展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国内只有佛山南方印染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金陵装饰材料有限公司等3家还勉强算的上是家纺企业的中国企业参展,带来的展品是印花布。
国外优秀展商带来的漂亮的产品让国内企业大开眼界,加上展会主办方引进的德国法兰克福展览公司带来了国际化专业的办展机构及理念,改变了国内“展销会”式的办展模式。1996年,第二届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家用纺织品及辅料博览会移师上海,为展会今后的快速发展抢占了地域优势。
到1997年,随着家纺概念的宣扬及普及,国内企业参展情况已经开始改观,有7家家纺企业参展,分别是:广东源志诚、特耐,浙江海潮、杭州华龙(奥坦斯)、杭州众望、昌华和大连东立。在接下来的几届展会,家纺企业参展的热情被逐渐点燃,家纺展像一株小苗破土而出了。
破茧成蝶:从小床单到“大家纺”
国外展商带来的家纺产品让国内企业大开眼界,从美轮美奂的小毛巾、床品四件套、桌布、地毯、窗帘,到整体系列配套的产品展示,家纺的品类和设计空间超出想象,受展会设计和流行趋势的影响,国内家纺产业走入了一条以设计带动产业多元化发展的快车道,迅速成长为一个新兴产业。
发展期(2000-2003)亮点:
2000年,时任中国家纺行业协会会长的杨东辉提出“大家纺”概念,为日后展会“大家纺”布局提供了战略引导。
2001年,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正式成为展会主办方之一。
2003年,“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及辅料博览会”正式成为一个独立的展会,首次完全独立的展会展出面积23000平方米。
2003年,展会主办方与浙江省海宁市人民政府共同创办推出了首届“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设计大奖赛”。
走过初创期,进入到2000年,中国国际家纺展迎来了快速发展期。这一时期,展会顺应国际多元化发展格局积极调整战略,全面布局,严丝合缝踏上了中国家纺产业第一个十年黄金发展期的节奏。
从小床单到“大家纺”
2000 年 3月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中国国际纺织品博览会上,家纺展的面积已经有4000平方米场馆。许多家纺企业特别是装饰布企业,通过参展结识国内外客商迅速成长起来。杭州华龙(奥坦斯)公司董事长陆文龙至今还记得,公司从1997年开始参展至今从没缺席过。2000年那年奥坦斯申请了300平方米的展位,是当时差不多最大的展位,和知名沙发品牌联手展出,展示效果非常好,吸引了很多采购商。2002年,一位中东客户到家纺展上的奥坦斯展位来采购面料,看到业务员都很忙,就到别的展位转了一圈,结果回来看到业务人员还是很忙,就想到法兰克福展会再采购,结果这位采购商看中的面料款式已经销售完了(因为都是包版,一旦有采购就不能再销售),很是后悔。还有众望、华尔泰、大连东立。。。。。。类似奥坦斯这样的依靠展会平台迅速成长起来的布艺企业有一大批。
从单纯的家纺产品招商,到开始倡导“大家纺”概念,对中国国际家纺展来说是一次华丽的提升。这次战略调整,不仅让展会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家纺也在这个平台上实现了整体软装的“跨界”突破。
“那时大家对家纺的概念还比较陌生,家纺是做啥的?别说是老百姓,就是咱东长安街12号协会大楼里,大家也不知道什么是家纺。”时任中国家纺协会会长的杨东辉说起提出“大家纺”概念的初衷时,依然能感觉体味到在当时推出“大家纺”新概念时的艰辛。杨东辉说:“1999年,我提出“大家纺”概念,思考更多的其实是如何想引导家纺行业进一步发展,一次在和建设部部长对话之时碰撞出了软装饰文化概念,家用纺织品实际是相对于建筑装饰的软装饰。这就是我要找的答案。“
这个理念提出后赢得了行业内外的高度认同。2003年,广东知名布艺品牌“大视野”最先做在中国国际家纺展上推出了以“大家纺”概念为主题的新品展示,从窗帘、沙发、桌布延伸到床品,整体配套的软装设计让人耳目一新,更符合家居生活的需要。随后,家纺行业刮起了“大家纺”风潮,奥坦斯、富安娜、孚日等企业从布艺、从床品或是从毛巾甚至饰品等不同角度,都围绕“大家纺”逐渐做起了产品配套文章。
展会主办方积极助推“大家纺”风潮的同时,也围绕 “大家纺”调整展会的布局。在第十届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及辅料博览会上,展品涵盖了各类装饰布艺,床上用品,毛巾,家居装饰品、工艺品,配件及饰品,各式窗帘及遮阳蓬等等。竹制、木制折叠窗帘,窗帘流苏,羊毛毯子,窗帘导轨、窗帘杆等辅饰产品一应俱全。从展示品类上也实现了“大家纺”。
如今,家纺企业在产品展示及研发方面,“大家纺”系列配套软装已经成为一种必要手段,甚至成为一些家纺企业的个性和核心竞争优势。
通过设计大赛来“造血”
家纺成长为新兴行业,面临的最大短板就是设计力量远远跟不上行业的发展。谈到当时的家纺设计,杨东辉感叹:“那时家纺企业都是远涉重洋去国外学习借鉴,去国外看展会的一项任务就是买花稿。企业对原创设计和知识产权概念不够重视,地区之间、企业之间,互相抄袭模仿的案子很多。让人很心痛,这样怎么能长久呢?所以我们决心一定要组织中国的家纺产品设计大赛,以提升中国家纺产品的原创设计能力。”
首届中国家纺产品设计大赛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了。谈及当年跟中国家纺协会和中国国际家纺展一起联手推出设计大赛时的情形,原许村党委书记,现海宁市人大副主任的许煜威记忆犹新。当时许村家纺发展的面临一个重大的瓶颈,是产品设计能力不足,抄袭比较严重,为了增强企业的原创设计意识,培育设计能力,许村参与举办了首届中国家纺产品设计大赛。大赛得到了企业和相关院校的积极响应,全国各地的学生,企业,设计师踊跃参加,参赛作品达2316套件。
“中国家纺产品设计大赛作为展会的活动之一,主要是提倡原创,提倡知识产权,它不仅开启了中国家纺行业进入原创设计的年代,也由于展会“提倡原创”的氛围,诞生了一大批优秀的中国家用纺织品设计师。”现中国家纺协会会长杨兆华对首届设计大赛的意义做了精辟的阐述。
20年后的今天,中国家纺产品设计能力已经得到极大提升,原创设计已渐成风气,一大批优秀的设计师逐渐成长起来,成为家纺中国设计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