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企“触网”发展新模式 注重研发和人才国内
在温州知名企业、奥康集团董事长王振韬看来,如今的电商产业也存在“千网一面”的现象,要闯出适合温州模式的电商产业,最重要的是研发和人才。
“一号新产业”引人入胜
因金融危机影响,温州经济受到重创。不仅外界一再“唱衰”温州,连温州本地的企业家都深感生意难做。
奥康集团以制鞋为主业,在全国拥有三大鞋业生产基地、五大鞋业品牌。其董事长王振韬在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谈到,随着这几年租金越涨越高,市场生意越来越难做。
除了租金外,还有人工等其他成本也在不断上涨,“这些成本的支出就等于你销售利润的80%全部被吃掉。”王振韬表示,如今线下的优势越来越少,“未来可能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相对来说,目前的电商不需要租金、不需要大批量人工,所以,电商肯定是温州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据悉,温州近年来把网络经济作为“一号新产业”来抓,通过全面推进“电商换市”,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2012年7月9日,温州市出台了温政办(2012)137号文件——《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温州电子商务正式进入了发展的轨道。
2013年9月,温州市又出台了《温州市促进网络经济发展扶持办法(试行)》,从培育壮大网络经济主体、规划建设网络经济集聚区等方面入手,推出了租金补助、税收优惠、发展奖励等一揽子扶持政策。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何一鸣在“2013中国。温州电子商务高峰论坛”上曾指出,鞋服、纺织化纤、数字家电是电商交易额排前三的行业,温州作为“轻工业之都”,具有一定的产业优势。
“我们下一步正准备要把产品推到网上进行销售。”温州农业龙头企业代表、温州永高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汪华盛正策划着让温州当地名吃鱼饼“上线”的电商工程。
而28岁的温州奥得利鞋业有限公司接班人朱闽也认为,电商是“大势所趋”,希望说服父辈尝试对企业的产品进行网络销售。
2013年,温州网络零售额达390.79亿元,同比增长了108.31%,仅次于杭州、金华、嘉兴,稳居浙江省第四名。同时,2013年温州人均网上支出23513元,跃居全国第八位,比2012年的15455元多出8058元,市场前景良好。
电商发展新模式:研发+人才
在温州市委书记陈一新看来,温州发展网络经济具有先天的优势。“网络经济不是卖火车头,卖的是大量的服装、鞋等日用品。”
陈一新认为这正是温州传统优势产业。同时温州在全国范围内最早出现了专业市场,具有成熟的经验,这有利于网络虚拟市场的开拓,利用互联网平台,实现零距离对接,可以将原产地变成原销地。
不过,在王振韬看来,温州企业“触网”的劣势也十分明显。
王振韬认为,温州的传统产业转型不彻底,运营渠道模式太单一,经营理念格局打不开,呈现“千网一面”的局面。而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温州研究所所长陈启贤也表示,温州电商发展的进程基本处于思维保守,专业欠缺,行动滞后的状态。
“做一些相对来讲有一定的附加值的,不是一般的模仿创新。”王振韬认为,温州企业要做好电商产业,还需要有品牌基础和专业的团队支持,另外最重要的就是“研发”工作。温州企业在发展电商产业的过程中,要注重研发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走得长走得远。
除了研发,另外一个劣势就是人才了。一猎头公司负责人介绍,高薪的电商运营总监在杭州工作年薪30万元,若要动员他去温州工作,即便是50万元还很不情愿。而这样的网络运营总监泛泛估计需求至少有5000人。
“温州最缺的是专业的电商人才”,王振韬表示,人才其实就是线上的人要具备跟线下的人一样的经营能力,会创意会服务,甚至也会做好一系列的管理工作的人。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参与编制的《2012中国电子商务人才状况调查报告》显示,18.18%的企业急需电商运营人才。
不过对此,温州早已想好应对的策略。
《温州市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加强温州大专院校电子商务学科专业建设及扩招,重点培养面向后台软件技术型开 发人才和面向前端操作应用型人才;制订符合温州电子商务产业特点的电子商务实用人才教学大纲、培训教材,开展电子商务知识培训、职业化培训,为温州电子商 务产业发展储备人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