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打折促销成常态 服装消费体验最关键国内
“五一”和“十一”,实体店促销;“双11”和“双12”,电商促销是每年商家必打的大仗。今年,电商率先抢夺“五一”黄金档引发市场一片哗然。
打折促销成常态
今年,各大电商按捺不住,继苏宁易购等上演“全网底价”保卫战之后,京东家电也宣布“五一大促”,而且促销活动从4月中旬就全面铺开。
业内人士介绍,往年电商促销期多集中在“双11”和“双12”,赶在“十一”结束之后和圣诞节来临之前的这段空档。现在,面临激烈的同行业竞争,电商的促销日期也在不断提前。
苏宁已经通过门店、苏宁易购和客户端提前发放20亿元的“云券”,消费者可以免费领取,在4月17日开始5天时间集中使用。
国美则将整个4月作为店庆月,促销活动从4月1日开始。1号店本来是在月末才尖叫3天,进行礼券大放送,这个月也提前到了4月16日。
那么,实体店家会集体反攻吗?如今,对商家促销的标准要求越来越严格,已很少直接打折。随之而来的是各种花样的促销,其中“积分换礼”、“返现金积分” 等优惠最易让消费者陷入“花不完”的怪圈。一些传统百货、购物中心都在进行促销,有的“服装全场5折起”,有的“服装、鞋类商品满200元返100元”, 还有的“服装满200元返200元”,有的则设置了不少“花车”摆放打折商品,有的搭建起了临时的打折区域和打折帐篷……
一家百货的销售人员介绍,虽然不年不节的,但是同样在降价销售。其实实体店的打折已经成为常态,无论是应季的新货上架,还是过季的下架甩卖,总是在做活动。
北京不少奢侈品服装鞋履及包袋,也开始放下身段,悄然打折,部分新款甚至低至5折,一线奢侈品如Dior、Burberry、YSL、TOD’s等,一改此前“一包难求”的景象。如此前新光天地Dior店内,整个货柜中约20款2013年春夏款鞋被贴上了6折的标签。
调查显示,消费者面对传统百货促销活动时,几乎清一色选择了“喜欢打折”,而其他所列促销方式均被选为“不喜欢”的方式。如“购物返券”、“低价限时限量购物”、“购物抽奖”、“赠品”均被受访者选为最不喜欢的促销方式。
电话采访了几位受访者,他们纷纷表示:“打折直接点,看得到优惠在哪儿,一目了然。”
经常在商场购物的王先生表示,有时候商家推出满多少送赠品的活动,可当赠品拿到手时才发现,赠品跟所购商品的牌子不一样,有时赠品的保质期已临近。
部分受访者表示,“购物返券”这种促销方式令人头疼。有时为了凑齐一定金额换取优惠券,结果就花了更多的钱,购物本是件快乐的事,却还要算算如何返券更划算,多少有些让人不痛快。
组合购物调整顺序最划算
对于林林总总的促销方式,仔细研究发现“满减”、“满返”是各大实体店、电商等运用最多的手段。除了直接打折最为简便,其他促销方式,到底哪种最划算?还得静下来心来算算。
就以“满返”和“满减”为例,哪个更划算?如“购物满200元减100元现金”比“购物满200元返200元券”更划算?
向先生在商场购物享受到“满200元返200元券”的促销优惠,他的同事在另一家商场购物享受的是“满200元减100元现金”。理论折扣都相当于5 折。但是,有一个细节容易被忽略:商场的商品标价难以找到百元的整倍数,绝大多数商品标价是接近百元整数,例如298元、385元。这样一来,商场的实际 折扣往往要低于理论折扣,理论折扣只是商场的最大折扣。同时,这两种促销方式对应有最低折扣,在只差1元就能满足返券或减价的情况下就是其最低折扣。例如 “满200元返100元”的促销,在商品售价399元情况下享受折扣最低;“满100元减40元”的促销,在商品售价199元情况下享受折扣最低。
那么他们两人究竟谁享受优惠最大。以某商场两件商品分别售价298元、385元为例,向先生买下这两件商品,最佳方案是先买一件商品获得返券后再买另一 件商品,至少要花483元。他的同事则可以将两件商品合并计价后付款,最少只需花383元。这样,向先生的购物实际折扣约为7.07折,他的同事为 5.61折。他们的购物优惠远远低于理论折扣,同时两种促销方式的优惠幅度也存在较大差异。显然,“满200返200”不如“满200减100”划算。后 一种促销方式还有一个优势,就是消费者不必为了享受优惠“被购买”更多商品。
正因如此,商家更多的是推出“满返”促销活动,不仅能增加销量,而且还让消费者误以为“更划算”。部分商家即使推出“满减”促销活动,也会制定限制性规定,例如不能跨专柜享受优惠,有的甚至规定只能单件商品享受“满减”优惠。
对此,有网友总结出了两种促销方式优惠的公式,消费者只要将相关数据列入公式中就可以很快算出其实际折扣优惠。
其中,X代表消费金额,N代表活动中需满足的返利(减价)消费额,A代表了满足条件返还(减价)数额,其中X÷N需取所除结果的整数且不能四舍五入。在 “满200元返100元券”活动中,买318元商品的折扣相当于:318÷[318+(318÷200)×100]=0.76折。其中,X÷N的算法为 318÷200=1(虽然准确结果为1.59,但按规定只能取整数,且不能四舍五入,所以等于1)。
在“满200元减100元现金”活动中,买318元商品的折扣相当于:[318-(318÷200)×100]÷318=0.685折。
如同一商家推出的促销活动中,多数商品价格以“8”“9”结尾,也有部分商品标价以“5”“6”结尾。如何来判断这些商品的折扣力度?
对此,一名业界人士介绍了一种最为简单的办法来评判优惠幅度,即用商品售价除以满足条件的消费额,再看小数点后一位的大小,就可判断出促销折扣力度:小 数点后一位越小,折扣力度越大,反之则越小。例如,满300元返200元的促销中,一件商品售价388元,另一件商品售价495元,将这两种商品售价分别 除以300,得出的商数分别约为1.29、1.65,小数点后一位分别为“2”、“6”。由此可见,前一种商品的促销优惠比后一种大些。另外,计算“满 减”的折扣力度也是一样的。
还有一些情况是单件商品“满返”活动中,先买要返券的商品,再买可用券的;如所有专柜全面参加活动,则先买贵的。
实际上,促销活动都比较复杂:同一家商场不同专柜,有的专柜不收券,有的不返券但要收券,有的则既要返券也要收券,还有的商场规定返券不能当天使用。面对这些规定,消费者得调整消费顺序,这样才能享受到最大的优惠。
例如某商场推出了单件商品“满300元返300元”的促销活动,如消费者计划在这里购买一件售价438元的衣服、一双326元的皮鞋、一套795元的床 上用品,这些商品分别为3个不同专柜销售。其中,服装销售专柜既要返券也要收券,皮鞋专柜返券但不收券,卖床上用品的收券但不返券。这种情况下,消费者需 先购买衣服、皮鞋,再用返的券去购买床上用品才划算。如果消费者先买床上用品再去买皮鞋和衣服,就要多花700多元。也就是说,先买要返券的商品,再买可 用券的商品。但是,如果皮鞋售价298元,而且所有专柜卖场都全面参加促销活动,那么购买顺序就要变为先买床上用品,再买衣服、皮鞋才划算。
同理,对于返券不能当天使用的,消费者要先计划好需要购买的商品,并了解每种商品的价格和返券情况,再进行权衡计算排列出消费秩序,看怎样才花钱最少。当然,这需要消费者先逛完商场再消费,而不是边逛边消费。
五成受访者认为没有最佳购物场所
调查问卷显示,受访者会填写“最常去的百货商场”,但对于“最佳购物场所”的选项,“差不多”、“没有”、“不知道”等类似回答占据了半壁江山。
有的受访者表示:“购物就近原则,感觉区别不大,没有特别喜欢的商场。”有的受访者表示,平时去商场都是买日用百货为主,逛超市较多,没有特别去比较哪家商场的东西的价格和质量等,所以选不出最喜欢的商家。
受访者给出的常去该商场的理由中,占前三位的分别是“商品品种全”、“交通便利”和“常有促销活动”。对于促销活动,商家表示,促销都是想吸引消费,聚集人气。商家根据自身某个阶段不同的销售目的推出不同的促销方式,单一的打折方式,并不能完全满足商家的需要。
针对消费者对于赠品的诟病,部分商家表示,如果赠送的是假的东西,那砸了自身的招牌,损失的名誉是那点赠品节约到的钱所不能弥补的。他们表示,这种促销 方式,有的是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赠送回馈顾客,让顾客得到实惠。有时是向顾客推广某个新商品,争取消费者的认同。
有专家表示,顾客期待更好的购物环境,是因为现在的消费者不把购物单作为完成一件事,而是作为消磨时光的享受,有档次的商场和多品牌品种的选择是他们最理想的购物环境。加上优秀的售中和售后服务,这才能在消费者心中树立口碑。
调查结果还显示,近半数消费者选不出心中的最佳购物场所,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商场并没做出自己的特色。
“特别想买的东西都在网上选好了,感觉各家商场打折都差不多,随便看看吧。”一位徐女士介绍:“我并没有特别关注商场的打折信息,服装打折机会多,商场 的主题活动倒是挺有意思,我和朋友来主要为了感受活动气氛。” 许多商家也表示,现在用打折来吸引顾客,已经逐渐失灵了。
单从价格来 看,实体店的促销还是处于劣势。实体店必须减少供应渠道的层级,而且加大经营商品差异化程度,才能有效提升核心竞争力。与往年不同,今年传统百货、购物中 心不再依靠打折、拼低价吸引人气,而是主攻体验,以个性化的活动吸引消费者到店消费。与体验活动现场人气爆棚相比,餐饮销售业绩喜人,而服饰等品类的销售 额是否因此提升还不好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