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华人“鞋街”逐渐消失 辉煌过后仓促撤离国际
据西班牙《欧华报》报道,经过十几年发展,地处马德里郊区,曾经名不见经传的FUENLABRADA仓库区已经成为旅西华商独霸一方的中国制造产品集散地。而面对市场风云变化,大多数商家选择的是被动接招,用退缩或固守阵地这种以不变应万变的方式方法在那里咬牙坚持,没有人想到主动出击,利用手中资源完成经营模式转型这样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事情,让原本可以突围,让生意出现转机的华人经济形式又在那里原地踏步。这其中地处仓库区黄金位置的鞋街的变迁就最具有代表性。
从2008年第一家经营鞋子的浙江人在这条街上安家落户,到后来者的蜂拥跟随,前后不到5年时间,曾经生意红火的鞋街就经历了辉煌灿烂和仓促撤离的大起大落。到了2013年夏季,只有寥寥几户商家在那里支撑,冷静无比的街道,门可罗雀的生意,其情景让外来者很难相信这就是曾经红火,被商家冠名“鞋街”的地方,只有那些尚为摘下的招牌还在那里默默述说昨天的故事。现实在告诉人们,鞋街已经成为历史。一个已经形成,本可以发展壮大的市场就这样消失,在令人扼腕叹息的同时,不得不去思索其表象背后的本质——无形资产的损失,因为那是用多少钱都买不回来的东西。
进驻——鞋街的形成
尽管2007年之前FUENLABRADA仓库区华人批发公司早已经形成气候,但是对于毗邻主要商业干道的鞋街前身来说,此处因为偏离中心地带并未被华人商家看好。当时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华人服装公司在运营,与主要商业干道延伸地带的热闹非凡景象相比,这里的风景并不独好。
当时间进入2008年的时候,在西班牙南部做生意的浙江人秦谊先生来到马德里发展,凭借敏锐的商业触角,在对市场周边进行一番仔细调研论证后,秦先生选择了当时这条并不被大多数人看好的地段——鞋街前身的这条街。谈下一个店面后,一个专门经营中老年人鞋子的批发公司——金年鞋业由此诞生。当这家公司开始运营的时候,想必所有的人都没有想到,鞋街的前奏曲已经响起。
采访中秦先生说,市场的变化是他这个经营者本身所没有预料到的。金年鞋业开张伊始就生意火爆,每天顾客盈门,高峰时期进货商家货车都要排队。于是秦先生趁势盘下与之毗邻的一家仓库,扩大经营规模,生意越做越大,市场影响力也越来越强,呼唤效应也马上开始显现,分布在仓库区的另外一些做鞋子批发的商家开始想办法进驻这条街,都想沾沾这里的财气。于是在2009年,先后有十几家华人鞋类批发商进驻这条街,奠定了此后鞋街定位基础。此后经过一年时间发展,到2010年时候,这条街已经变成各类鞋店招牌鳞次栉比,专业商业气息极为浓厚的一条专业商业街。此后凡是来仓库区办事的人都会回被这里别具一格的景致所吸引驻足,开鞋店的零售商更是趋之若鹜,“鞋街”的称谓由此产生。2010年春节,仓库区唯有鞋街搭起彩门,沿街挂上彩旗红灯笼,让这条街道生机盎然春意浓浓,也感染了前来进货的商家。
鞋街诞生以后,街上的商家成立了业主委员会,做到凡事大家一起商量,步调一致树立专业街道商家街形象。此后众商家经过沟通,决定这条街所有店铺每到周六统一休息,尽管当时仓库区其他商家没办法做到这一点。因为时间就是金钱,别说周六休息一天,就是关门半天也没有一个人愿意,但是鞋街的人做到了。此后周六统一休息成为这条街的一个别样景致,对此鞋街的人感到自豪,因为仓库区其他商家做不到的事情,他们做到了。2012年“10.16事件”事件后西华连联向仓库区所有商家发出倡议,号召大家周六统一专门休息,以其重塑华商形象,对此鞋街的人无不自豪,称该倡议不包括鞋街,因为此前鞋街的人早已经做到了。甚至可以毫不客气地说,他们是仓库区周六统一休息的先行者。
撤离——鞋街的变迁
2012年仓库区华商经济遭到重创,也让鞋街在逐渐失去往日辉煌。很多商家为此彷徨,不知道下步该往哪里走。此时除金年鞋业生意还能保证一般水平外,大多数商家已经很不乐观。为此鞋街商家考虑到开源节流,渴望压低生意成本。于是一些商家与房东商量减租金事宜,但是固执的西班牙房东并不开脸,在反复交涉无果的情况下,地处仓库区另一边的东方广场向鞋街商家伸出具有现实意义的橄榄枝。
作为招商单位,东方广场此前已经从西班牙南部鞋城迁过来不少鞋类批发商住,为招揽更多同业加盟,东方广场对鞋街商家开出的条件是慷慨的——凡鞋街入住者不收租金。这对于经营状况处于窘境的鞋街人来说是很具有诱惑力的。生意横竖不够好做,那就索性能省一些是一些。想必这是当时所有鞋街处于矛盾之中商家的共识。于是在2013年春节之前,与东方广场谈妥条件之后,鞋街近10户商家在几天之内撤离。一石激起千层浪,可以说这些商家的撤离伤了鞋街元气,过去虽然生意不景气但是却有生气的鞋街顿时显得异常萧条,此情景也相对刺激了那些暂时留下的人,萌生一种作鸟兽散的悲哀。当时记者在采访中走访金年鞋业和其他一些商家,大多数人普遍感到迷惘,在搬家与留下两者之间犹豫。权衡利弊最后的决定,大多数人还是选择了撤离。
8月16日,记者再次来到已经面目全非的“鞋街”采访,所到之处可以用荒凉无比这个词来形容。偌大的一条街上店铺大门紧闭,只有几家店在营业,与过去的繁荣景象相比,令人不堪回首。记者问及一个正在领着工人收拾东西做着撤离准备的老板何时撤离,对方回答正在准备,因为鞋街已经名存实亡,人气没有了,零售商也难得光顾,在这里硬坚持已经没有任何意义。而此时的金年鞋业也在春天迁到东方广场,采访中秦先生告之,尽管迁到这里生意与过去差不多,毕竟成本能节省一部分。
陈本是省下一些,但是逐渐消失的鞋街让撤离的商家损失了无法估量的资产,那就是经济学者津津乐道的无形资产。尽管这种无形资产看不到直接经济效益,但是带给每个商家间接的经济实惠却是每个撤离者没有想到的,被他们忽略了。这是西班牙华人社会有识之士的共识,对此他们感到痛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