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分析聚美的力与美、罪与罚国内
从“货”看聚美的罪与罚
如果说化妆品与电商是天生的好搭档,那为什么化妆品电商行业并没有出现爆发式增长的态势?
从聚美的数据中,我们也许能找到答案。
聚美在上市申报材料里面对货品的着墨甚少,但是我们还是能够从一些蛛丝马迹里面找到线索。
75%,这是聚美上(包括平台业务)获得品牌官方授权的产品占比。当然言外之意就是剩下25%的产品目前仍未获得授权。
传统的化妆品行业是一个国际品牌主导的行业,大家常说的二八定理在化妆品行业也适用:20%的国际化妆品品牌占据了国内化妆品行业80%的市场份额。聚美在起步阶段同样是靠这些国际一线化妆品品牌吸引用户和打造影响,那么,对聚美来说,争取这些品牌的授权是必须的选择。
聚美没有详细批露这些品牌成交情况,也没有介绍这75%的授权产品的品牌分布,而且授权本身还分很多种。聚美在报告中提到了与之有深度合作关系的国际化妆品集团有资生堂旗下的洗颜专科品牌、高丝中国、韩国爱茉莉集团旗下的兰芝等品牌,而且这些品牌已经开始为聚美开发专供产品。
但是,稍微留心即可发现,作为手握几十上百个品牌的国际化妆品集团而言,聚美与这些企业的合作范围还很局限。而且,其目前深度合作的对象还均是日韩品牌,聚美还未批露与欧莱雅、雅诗兰黛、宝洁这排名前三的国际化妆品集团的合作关系,这意味着这些品牌对聚美的态度仍属暧昧,尚未明朗。
在与上游品牌商的合作中,除了争取授权以外,涉及到进口化妆品的货物清关也是聚美的另外一大隐患。
当然,并不是说化妆品渠道商只能吊死在品牌这一颗树上,渠道优而品牌是被大家验证的一条可行的突破道路。而聚美很早就开始尝试推出化妆工具自有品牌,在上市申报材料中,聚美批露其自有品牌面膜河马家在去年下半年的季度销售就已达到千万级别。但是,整体来看,聚美目前的自有品牌规模尚小,聚美也没做单独批露。
回到文章最初我们提出的以人为核心的分析框架下,企业的所有发展策略都应该指向如何更好的满足消费者需求这一原则上。从团购到B2C再到平台化,这是聚美在商业形态上的演进。对消费者而言,不论形式如何,商品才是最终的载体。
聚美以大牌吸引并积累了庞大的核心用户,而可以推测的是对品牌精选商品的需求目前仍是主流需求。所以,即使我们既往不咎,聚美那25%的未授权商品仍是悬在它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