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松:从歌力思上市、并购,说服装企业做大的投资逻辑女装

全球时尚品牌网 / 鬼手 / 2016-07-06 17:49:37
赖松:从歌力思上市、并购,说服装企业做大的投资逻辑

经常看我微信号的朋友都知道,我是高端女装公司歌力思的粉丝。

在细分领域,虽然歌力思没有朗姿那么幸运,抢到了高端女装第一股的先机,但这并不影响它成为一家明星公司。

从很多角度看,对有服装情怀的老板而言,歌力思都是值得长期学习和跟踪研究的对象。比如昨天那篇,通过了解歌力思的并购过程,就能看到自家公司做大做强的方向。

作为服装行业的记者,我经常会在各种渠道、场合听到大家对歌力思的评价,借助微信、微博渠道,我也一直在分享观察心得。

当然,这些观点都是站在公司和行业的角度来聊的,并不适合股民们操盘。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内心都有个疑问,歌力思和同行比到底牛在哪里?

后来关注这个公司久了,才发现,答案的根源还得回到老板身上来。

夏国新看中国服装行业的眼光和做事的格局,跟行业内别的老板确实有些不太一样。

同样,还是用例子和细节说话吧。

歌力思上市前,公司的股权结构进行了精心设计,我之前就写过里面的一个细节。

作为公司老板,夏国新在成为绝对控股人的同时,并没有忘记一起打江山的功臣,公司为激励这帮高管,上市前专门设立了一个持股公司,让十大元老都得到了持股机会。

这个公司后来还取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名字:“同甘投资”。

而现在,这些元老都成了歌力思版图扩张后,镇守疆土的重臣。

中国服装行业飞速发展三十年,很多行业的市场化程度都没法和这个行业比。

充分的市场竞争特性也孕育了一大批名字响当当的上市公司,富豪榜上经常能看到服装老板的名字,有的还一度占据了榜首的位置,但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他们很快又销声匿迹。

这个行业没什么秘密可言,创业成功的路数其实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草根可以闯成英雄,科班出身的人也能成就霸业,但江山打下来之后,并非每个人都能守住基业。

上市后,公司业绩跌宕起伏的案例比比皆是,有的被迫转型,真的成了所谓的“不务正业”;有的却主动出击,把版图一步步扩大。

不论哪种选择,其实都无可厚非,因为谁也不能断定哪一条路就一定是好的。未来属于那些能跟着时代和行业趋势应变的公司,而所有的这些,都得靠一起打江山的人来维持。

歌力思作为一个服装公司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不像草根那样靠外贸、批发起家,也不是凭胆儿肥在央视砸广告成名,它的模式一开始就按照国际上的同业明星公司路数在运营。

从上市前的股权结构设计,到登陆A股后的资本运作,这几年来,歌力思的发展配得上用“稳健”这个词来形容。

去年4月份,在歌力思IPO前的一个礼拜,我还记得老板夏国新在网上路演的时候,说过的一些观点。

在互动过程中,夏老板非常明确的回答了我的问题,他多次提到公司在上市后会进行多品牌布局,而且还引用了国外同行的“品牌伞”策略来类比。

让我印象最深的一个回答是:歌力思公司名字中间的“力”字,代表“力量”,希望这个内涵在男女装之间共用。

在公开场合,公众公司的老板话不能说的太满,但凭我多年来在服装行业的采访经验,听得出来夏老板言语之间的意思。

到现在,歌力思上市才刚过一年,短短时间就在全球时尚界掀起了大规模的兼并收购。在歌力思背后,有复星集团作伴,未来肯定还有很多好新闻值得看。

所以,歌力思从内到外,都是一个值得同行们深入研究的好公司。

我从来没被歌力思充过值,未来也别无他图,说这些话也没什么好避讳。

前几天,我写了珂莱蒂尔收购蒙黛尔的分析,一位全程参与了这桩并购案的朋友看到文章后,告诉我:最开始蒙黛尔的目标是上新三板,但后来转变了策略,他们选择了让实力更好的同业上市公司来接盘。

最后,蒙黛尔家的李总找到了一个实力不错又非常懂行的靠山,公司的经营很快就能更上一层楼,而他自己对服装行业的那份专注和情怀也能延续下去了。这样的收购带来的是多赢!

在之前的文章《一个媒体人对服装企业上新三板的思考》里,我讲过一个观点:服装企业其实并不适合上新三板,最好的选择是得到行业内上市公司的战略投资。

刚刚递交了IPO申请的汇美集团就已经在走这条路。老板方建华当初拒绝了太多名声显赫的战略投资者,最后想清楚了,还是同行上市公司搜于特懂行,能真正支持他的事业。

有句话讲得好,有能力整合别人,那是你的本事,有资格被别人整合,说明你有价值。一个服装企业的路能走多远,真的是老板的眼光和格局说了算。


阅读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