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圈爱谈的“早春”、“早秋”系列都是在说什么?观点
在国际上,早春和早秋的设计都更商业化,实穿性更强。不过,随着消费者对新衣服时效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些概念都快过时了。
如果你有关注过时装周,你肯定听说“春夏系列“、“秋冬系列”。那么,“早秋系列”、“早春系列”又是指什么?
传统意义上的时装周为一年两次,一次是 2、3 月的秋冬时装周,一次 9、10 月的春夏时装周,要求设计师在春季发布秋冬的设计、在秋季发布春夏的设计。简单说来就是,设计师要在时装周发布六个月之后的新系列。
那么,时装周的功能也就显而易见了。
除了表面上起来让各种穿得格外好看的人聚在一起走秀、拍照以外,时装周还把服装产业中的所有环节参与者都聚集在一起做生意,比如买手和品牌、品牌和面料商、品牌和媒体等。最直接的就是坐在走秀前台的买手看完秀就能直接订货。
提前 6 个月发布的意义就在于,买手下完单,品牌就会通知工厂,到商品真正上架正完成生产、发货、铺货,中间需要预留足够多的时间。
这样的形式从 1910 年的巴黎时装周开始,基本上一年两次的时装周是时尚产业固定的运作模式。但后来也因想缩短时装生产的周期,又在“春夏”、“秋冬”时装周之外,衍生出了“早春”和“早秋”系列。
“早春”系列又叫“早春度假”系列(又称 Resort 或者 Cruise 系列,你可以在很多品牌发布的新闻上看到这样类似的字眼)。早春系列的出现是为了填补“秋冬”和“春夏”之间的空白,每年 11 月左右上市。最初,“度假”系列是专门为富人提供,这些有闲钱的人专门会在冬天飞去热带地区度假,因此,度假系列多是设计夏装和泳装系列。
而“早秋”系列(Pre-Fall)是为了填补“春夏”和“秋冬”两季之间的空白,差不多在每年的 5 月上柜销售。
有意思的是,与时装品牌的“春夏”和“秋冬”系列固定在纽约、伦敦、巴黎、米兰发布不同,与“早春”和“早秋”系列通常都没有固定的发布地点。
Chanel 2013 年的早春系列就去了凡尔赛宫,2014 年的早春系列去了迪拜,而 2015年的早春系列是在韩国首尔的 DDP 东大门设计广场发布。今年,刚换设计总监的 Gucci ,早春系列就放在了纽约的一个废弃厂房。而 LV 2016 早春度假系列就放在美国加州棕榈泉发布。
另外,"早春”和“早秋”也更加商业化设计得更有实穿性,简单直接地盯准了顾客们的钱包。品牌多有创意性的东西一般就会放在常规的时装周走秀来完成。
尽管增加早春、早秋系列的初衷是为填补时装的生产周期,不过,现在有很多品牌对时装周的功能提出了质疑————显然,6 个月太漫长。
Donna Karan 谈论这个问题就很多年了。就在本月,Rebecca Minkoff 就宣布,下一次的纽约时装周它要做的不是预告 2016 年的秋冬系列,而是展示马上要在实体店售卖的春季系列。随即,Banana Republic 也发布了相似的消息。Tom Ford 宣布取消下一届走秀,打算举办一个更私密的买手、媒体一对一约见。Misha Nonoo 则直接在 Instagram 上举办虚拟走秀。
很明显,“即时展示、即时看、即时买,即时穿”的衣服展示可能会成为未来的趋势,不管是在美轮美奂的 T 台还是在虚拟的 Instagram ,品牌真正的关心还是如何让这些衣服都快速地卖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