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西米亚放浪亚文化,是怎样变成了商业符号行业

全球时尚品牌网 / 鬼手 / 2015-11-09 18:43:08

  从生活方式到时尚流行,波西米亚就这样无处不在,啊,这个虚荣而肤浅的世界。

  今年全球四大春夏时装周,波西米亚时尚蔚然成风。

  Anna Sui 做了波西米亚的设计,向来以休闲著称的 Tommy Hilfiger 也引入了波西米亚的元素。一些品牌似乎也在借这种风尚表达立场:第一次上 T 台走秀的 Coach 女装系列和刚换新设计总监的 Gucci 也都用了波西米亚的设计。

  再看 2 月的伦敦秋冬时装周的第四天,Burberry 做了整场波西米亚走秀,那一天也因此被人唤作“时装周亮点”。

  对于高级成衣品牌来说,流苏、斗篷、图形拼接、麂皮这些原本属于波西米亚服饰风格的设计已不再边缘化。要知道在几年前,波西米亚还不算是最入流的服装形式,纵然辨识度极高,但它只能和文艺,不羁,繁复,民族风这样的词纠缠在一起。

  田园小清新,蕾丝,印花,长裙大摆,流苏,色彩浓烈、刺绣、手工细绳结、繁复条纹——所有这些都是波西米亚特色,但每一种单独的样式又不能称作波西米亚,它们必须要层层叠叠地加在一起。

  和“少即是多”的穿衣哲学比起来,自由浪漫的波西米亚时尚想要强调的是“多就是风格”。但这种“多”和“复杂”不是空穴来风,背后的真正动因是波西米亚人的生活方式。

  严格意义上说,波西米亚是古中欧的一个地名,随后成为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一个省。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匈帝国解体,波西米亚成为捷克斯洛伐克的一个行省。如果非要定义波西米亚人,那就是 600 万生活在波西米亚地区的居民。

  有意思的是,没有人真正从地理上去界定波西米亚,波西米亚人倒是一直与吉普赛人混为一谈。 据说,许多吉普赛人是从印度北部流浪而来,从俄罗斯到印度再到摩洛哥,全球都有他们的足迹。

  但凡途经之地,他们都要带走一点当地的服饰式样——印度的刺绣亮片、西班牙的层叠波浪裙、摩洛哥的露肩肚兜皮流苏、北非的串珠,都是吉普赛人成功“收编”的服装智慧。你不得不承认这种颠沛流离的生活方式所带来的时尚包容性。

  这也是为什么你总能在时装编辑们对每一季不同品牌的波西米亚设计的解读中读到各个国家的背景。

  这一季的纽约春夏时装周,Tory Burch 使用了源自墨西哥和罗马尼亚的民间花纹、阿兹特克人的部落图腾。2 月份 Burberry 那场著名的波西米亚走秀,则巧用了 1960 年代嬉皮士们从印度汲取来的波西米亚因素。而 Dsquared2 加入了因纽特部落民族元素,包括亮眼的镶钻宝石,连帽的皮草大衣、斗篷和有流苏的毯子裙。

  你看,对波西米亚的时装风格描述总是很复杂,甚至牵涉到很多想象,不能用剪裁方式或者面料来简单概括。

  如果你看过盖里奇导演的《大侦探福尔摩斯》,应该还记得在第二部里女二号的吉普赛女郎角色,但很多人对她的装束评价是“波西米亚的大长裙很好看”。这就是对波西米亚定位模糊的一种说法,偷换概念也经常发生。

  “民族风”就经常用来代指波西米亚,它们可以毫无逻辑地叠加在一起,比如“波西米亚民族风”。

  这样的风格和中产阶级消费联系在一起,就诞生了波波族。从字面上理解(Bourgeois-Bohemian),意思是“布尔乔亚-波希米亚人”,他们是 70 年代的嬉皮和80 年代的雅皮的现代综合版。形象地说,波波族:像资产阶级一样有钱,像艺术家一样有闲;在占有了资产阶级式物质的同时,还有艺术家式的冒险和反叛的精神。

  布波族愿意花几万美元装修浴室,也不肯出一半的价钱购置音响和大屏幕电视。他们为了体验神圣的超脱感,赶到冰山之巅或热带雨林深处“虐待”自己,一到假期就变为长途跋涉的苦行僧。在服装上,他们鄙视炫耀性的消费,穿着随便,但质料高级。在他们所倡导的精神中,极端、特立独行,特别是放荡不羁是重要的字眼。那么,还有什么比波西米亚的装扮更合适?

  波西米亚的核心精神就是流浪和不羁,波波族只是顺手用布料来表达了内心。他们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波西米亚精神的继承者,只是效仿了一种生活方式。

  从波西米亚的发展历史来看,波波族是推动波西米亚风尚最终走向大众的重要动因。倒不是因为这个阶层变得有多强大,而是他们消费需求引起了商业上更广泛的关注。

  当然,这股风潮最初也是由一些爱美的波波族女士带动起来。

  历史上的 Effie Gray 用鲜花插在头上做装饰,由此引出了这种头插鲜花的波西米亚打扮装束。Dorothy "Dorelia” McNeill 是波西米亚风格的另一位缪斯,由她演绎出了新风格。起源 1909 年巴黎的发型风格波波头也是其中之一。 在 20 世纪 20 年代,被美国影星 Colleen Moore 和 Louise Brooks 带到美国。 1944 年的巴黎,女人们的装扮都是穿颜色鲜艳的裙子,头上戴花,还有大耳环,脚蹬高跟木底鞋。

  当时间走到了到了 1970 年代,这是波西米亚时尚发展史上很关键的时代。简单说来就是,人们认识它的方式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被人记住的可能更多是品牌的波西米经典设计,而不是零零碎碎的样式。

  这当然要多亏 19 世纪哲学思潮的转变。那时,欧洲思想史开始了第二次转向,欧洲彻底和古典主义挥手告别。这意味着宏大叙事以及对称审美在和欧洲社会逐渐式微,取而代之是浪漫主义。一个明显的特征是,文学、绘画领域的主角可以从圣经人物转入对社会小人物的关注。这让突破传统审美成为一种可能。

  随之而来工业化生产促成世界生产方式的改变,流水线的操作让一切复制变得更容易,以前的手工和创意被程序化的复制代替。这种复制虽然让传统叙述方式倍受挑战,但对于服装行业来说是一种新生。

  波西米亚的设计一旦带入了时尚产业,就不只是小打小闹的个人风格展现,而是批量生产。这种服装领域上的复制也是波西米亚文化能够迅速扩展——大家都能买到同样款式的波西米亚风格的服装。

  有人曾这样评价 70 年代的时尚——设计大胆,新鲜又恬不知耻。当时流行的美学上的混搭,混合了“精致的裤套装、波西米亚风格与孩子气的 60 年代娃娃风格。”

  在赢得了 15 个艾美奖和 4 个金球奖的《广告狂人》的收尾季,波西米亚风的时装霸占了整个屏幕。这个发生在麦迪逊大街广告界,从 20 世纪 50 年代就开始讲述故事里终于到了 70 年代。一个明显的特征是,女人们告别了 50 年代的 New look 造型,不再穿两件套,也不太用 60 年代盛行的珍珠样式,取而代之的都是波西米亚的风格:颜色艳丽、印花、雪纺和薄纱以及超短裙。

  

  

  《广告狂人》第 7 季, Megan 的造型全是波西米亚风格。

  而在美国大西洋对岸的英国,70 年代有一位时尚潮人角色的人物将土耳其长衫的风格引入了英国 T 台 和时尚圈,她最终将这种设计带入高街风。

  Thea Porter 是 70 年代伦敦崇尚波西米亚的代表人物,由于她在面料和花纹上的独树一帜的见解,1972 年,Thea Porter 还被英国服装协会评为“年度设计师”。

  尽管当时尽管有许多设计师在去阿富汗旅行的时候就直接将服装式样复制回英国,但是 Thea Porter 一直在尝试让这些民族风的样式和中产阶级的趣味相匹配。Thea Porter 的早期设计就用了瑞士花边,印度的手印图案,伊斯兰刺绣,还有大马士革的锦缎。在 1960 年代前后,在 Thea Porter 位于伦敦希腊街的商店里,她向顾客引入了 chazara 夹克,斯瓦尔裙,并将这些元素和土耳其的长衫结合,变成斗篷一样的风格。

  披头士是 Thea Porter 的粉丝。那个创作世界上首支 MV 的 Pink Floyd 乐队在他们的专辑 The Piper at the Gates of Dawn 封面上拍摄时,就穿了 Thea Porter 的设计。 Barbra Streisand, Joan Collins 和 Dunaway 都是 Thea Porter 的常客 。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Thea Porter 打造了 20 世纪 70 年代伊丽莎白·泰勒的经典造型。 泰勒更是扬言,Thea Porter 是她“最喜欢的设计师”,她一直很迷恋 Thea Porter 设计的土耳其长衫。

  1975 年,泰勒和 Richard Burton 大婚,她选择了 Gina Fratini 为她设计的土耳其长衫礼服。这让波西米亚时尚一时名声大噪,很快就成为中产阶级最流行的晚装样式。之后,1953 年就成立的英国品牌 Laura Ashley 又在 Thea Porter 的设计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一些风格。

  Thea Porter 本人

  

..

  Thea Porter 在 20 世纪 70 年代的波西米亚服饰设计

  Pink Floyd 乐队为专辑拍摄封面时,穿着 Thea Porter 的波西米亚设计。

..

  1976年,伊丽莎白·泰勒在纽约的土耳其长衫造型。

..

  Thea Porter 波西米亚设计的展览

  当然,在 1960 —1970 年代的时尚图景上,还有另外一些我们现在熟知品牌的身影。

  Christian Dior 在法国也设计了他自己的前开式的土耳其长衫样式,Yves Saint-Laurent 和 Balenciaga 也纷纷效仿。同时期,用过波西米亚作设计最著名的要算 Tom Ford ,Anna sui。 据说设计师 Cath Kidston 也继承了一些Thea Porter 的风格。接下来,新一代的设计师 Alice Temperley 也有从 Thea Porter 那里吸收营养。

  此后,Ralph Lauren、Valentino、Dries Van Noten、Chloe、Saint Lauren、Burberry 都在历史上的不同时期的设计中加入了波西米亚的元素。

  不过在 70 年代之后,波西米亚时尚似乎销声匿迹了一段时间。在 Joni Mitchell 、Twiggy 、Jane birkin、Stevie Nicks 这些时尚红人之后,整个 80 年代,波西米亚的时尚史都没有再出现新鲜面孔。直到 1990 年代, Johnny Deep 才作为另一个标识人物出现(啊,那时他是多么迷人)。

  而波西米亚能再次火起来可能要归功于超模 Kate Moss 和英国女演员 Sienna Miller ,她们在 2003 年前后将波西米亚的服装风格再次带回到了大众的视野。

  Kate Moss 本身就是一个商业符号,在那个街拍流行刚开始流行的年代,凭借她的个人好品味和时尚感觉,她和波西米亚的服饰文化很容易就传递开去。这种影响力持续不衰,尽管已经年满 40 岁,去年, Kate Moss 还在为 Rimmel 做了波西米亚风格的宣传,并联手和 Topshop 推出的波西米亚风新系列。

  同时,有更多的玩家跻身进来了波西米亚的世界,他们都是单打独斗的品牌:Johnny Was、Lucky Brand 、Novella Royale、Chelsea Verde、Etro、Rapsodia、Cleobella、For love and lemons。

  但在这些年轻品牌中,表现最好的是 Urban Outfitters 旗下的子品牌 Free people。Free people 近来增长迅速,单和集团同名主品牌 Urban Outfitters 相比,它也表现突出。去年,Free people 的销售额增加了 14% ,而主品牌 Urban Outfitters 只增加了 2% 。

  一份由高盛和时尚网站 College Fashionista 主导的调查显示,在服装品类,Free People 已超过 Zara 、H&M 、Brandy Melville ,成为了大学生最喜欢的品牌——这表明年轻人也嗅到了波西米亚的存在。

  除了奢侈品和快时尚领域,波西米亚风格的独立品牌也相当走俏。

  1994 年成立法国时装品牌 Isabel Marant 走的也是波西米亚风格。设计师 Isabel Marant 甚至说:我的骨子里就是波西米亚。尽管面对 LVMH,开云集团奢侈品集团的竞争,这个独立品牌一直发展得很好。自成立以来,即使在经济低迷的时期,Isabel Marant 每年的销售额都会增加 30% 。

  在 2013 年,这个品牌首次和快时尚 H&M 合作推出了她具有标志性的波西米亚风格的高街服饰。据说从伦敦到日本的 H&M 的店铺,粉丝们站在店门外彻夜等候新品发布。而因太多人抢货, H&M 的官网在午夜新品发布的时候直接宕机。

  Isabel Marant 当时接受了英国《卫报》采访:“和 H&M 合作的好处是,你可以感受到有很多人喜欢我波西米亚风格的设计,他们的确很尊重我的品牌 DNA 。”

  

  

  

  

  

  

  Free People

  

  

  Isabel Marant

  

  Isabel Marant 与 H&M 的联名系列。

  是的,波西米亚已经遍布了奢侈品到快时尚,而且还越来越受欢迎。也许从它诞生之日,它就再也不会消亡。商业社会给了它在以往经历中前所未有的平等和民主——美还算这世间难得的公平标准。

  对于一直都是亚文化的波西米亚来说,它终于取得话语权,它的方法很简单:就是从亚文化一步步变成了商业符号,被人消费。

  不过,现在这种文化的繁荣可能是真正的波西米亚精神所不屑的。波西亚人因流浪而穿着的破布烂衫却被时尚工业很奢华地方式表现了出来,不得不承认动机和结果相悖甚远。

  随着波西米亚风尚的流行和普及,它从一个从嬉皮、自由、反权威的文化表达变成商业化里中产阶级附庸风雅,一种随意消费的肤浅符号。在媚俗的消费动机背后,是对波西米亚文化的无知和无视。这就跟消费马丁靴和铆钉的人完全不知道什么是朋克是一回事。

  这个结论有点无奈,但是,服装也许永远是主流和非主流文化博弈时最轻松的表现领域——它可以自由表达,但又无伤大雅。


阅读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