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重重 成都服饰行业抱团寻找转型之道行业

未知 / 鬼手 / 2013-11-25 13:45:19

  “成都美女”是一张名片,但令人尴尬的是,“成都美服”却鲜见成都品牌身影。提起成都服饰,很多人第一反应都是蜀锦蜀绣和大量代工厂。近日,记者调查发现,成都服饰行业目前面临用工荒、设计人才断层、缺少自主品牌等问题。成都服装(服饰)行业协会会长黄文章坦言,成都服饰亟待突围,“我们正在探索产学研结合,希望加大孵化力度,提高设计人才质量,探索O2O模式,希望成都能出现大批叫得响的本土品牌。”

  用工荒、成本高 企业困境重重

  “相比去年,今年人力成本增加了20%左右。”依百兰鞋业总经理吴夕帆告诉记者,公司为Prada、Boss等顶尖国际品牌做贴牌,用工力度非常大,“今年以来,招工逐渐变难,成本也越来越高。”

  “我们正着手在成都之外建立生产中心,目前选址乐至。”吴夕帆透露,由于土地资源和人力成本问题,公司已经开始布局成都之外,“成都现在已经不适合劳动密集的工厂发展,产业需要升级。”

  雷迪波尔服饰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设计和研发企业,公司在沿海地区寻找代工厂,其董事长刘长明向记者透露,“上半年来,整个行业的市场表现并不好,下滑了15%左右。”

  “高级车工难招已经是普遍现象。”成都一家小型服装厂老板告诉记者,服装行业技工已经出现断层现象,“近几年,在院校中,车工这种技术性的专业无法招满。”

  该老板透露,由于服装行业需要创造性,企业需要一些年轻、懂得现代新潮文化元素的车工,“但这很难,几乎已经难以找到技术好的年轻车工,车工年纪普遍在三十岁以上。很多90后觉得服装工人太"蓝领",也没有恒心学习技术。这已经是成都整个行业的共同问题。”

  代工不是办法 自主研发艰难

  “对代工厂来说,太容易受经济环境、市场和物价等因素干扰。”上述服装企业老板告诉记者,前几年企业专门为国外一些品牌代工,“这几年人力成本上涨,很多国外品牌把目光放在了人力成本更低的国家,我们只好转向为网店企业做代工。”

  “帮别人贴牌当代工厂是利益链的最末端,技术难度低,很容易被取代。”吴夕帆早就意识到,创建自己的品牌才有价值,除了经营依百兰,他还创建了一家名叫吉盟商贸的公司,“自己设计鞋子,再找工厂生产,贴上自己的品牌,用自己的网店销售。”

  不过自主研发之路并不容易,吴夕帆直言,公司依然依靠贴牌为主业,“自主品牌"挑大梁"的日子还需要时间,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成都整体自主氛围没有形成,单独品牌的平台太低,即使质量和价格有优势,也容易被打上"山寨"和质量差的标签;二是专业人才有限,创造氛围也不够。”

  建孵化园、试水O2O 行业寻求突围

  “从2008年开始,成都服饰行业开始出现困境,加上近两年的用工荒、高成本和产业转型压力,很多问题亟待解决。”黄文章告诉记者,成都服饰行业曾经十分“辉煌”,“现在需要寻找转型之道。”

  如何转型?黄文章表示,成都需要建设产学研一体化的孵化园,“把人才培训中心、职能培训中心、产品研发中心结合起来,一是形成聚群效应,让众多企业服饰企业形成产业链,团结成一股"成都力量";二是企业、高校和人才直接对接,帮更多中小型企业解决人才断层现象;三是有更多设计师立足本土,与本土企业联合打造本土品牌的机会。”

  而更多的企业把目光放在了电商、O2O等新兴商业模式上。

  “我们已经有了网店,未来还会有更多线上线下结合的经营模式。”刘长明直言,公司目前把目光瞄准了电商模式,“实体店注重现场体验,网店更方便快捷,既形成差异化,又互相弥补不足。”

  “我们甚至可以打造一条专门的本土品牌服饰体验街,融入旅游、文化元素,就像宽窄巷子的美食街一样,结合电子商务模式,既能减少店铺成本,又能产生本土品牌效应。”黄文章表示,将联合众多本土服饰企业和设计师抱团“突围”,“进入高端商场的门槛太高,实体销售+电子商务是新的营销渠道。”


阅读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