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戈尔:智能化和信息化是又一个拐点男装
“我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时候,对欧美的服装业企业进行过一轮完整的考察;十年之后的 2006年,又做了一次的考察。这两次考察,每次差不多把欧美大型的同行都跑遍了。”国内服装业巨头,雅戈尔集团董事长李如成在4月18日雅戈尔集团上海 南京东路专卖店的开张仪式上这样说。
李如成的观察结果是:推动欧美服装工业发展的有两股潮流。一方面是工业化,从早期的作坊生产,到后来的流水线、自动化。新世纪之后,又开始向信息化方向发展,这股力量推动着服装工业向标准化和大众化方向前进,这使得普通大众得以分享服装产业工业化的成果。
同时,从工业化后期开始,时尚成为另一支独立推动服装产业的力量,设计界对于美学理解的不断加深,使得服装不断向时尚潮流方向发展,使服装从早期的“遮羞、御寒”不断向“表现美”和“体现身份”两大功能方向进化。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去欧美,发现的都是国内产业与他们的差距。”李如成说,“而到2006年时,我发现两者在规模和生产能力方面已经相差无几。 但是欧洲同行当时的时尚化已经非常普及,信息化也已经开始,出现了像ZARA这样在信息化引领下的快工厂。但总体来说,国内服装产业与欧洲的差距在减 小。”
其时雅戈尔已经是规模位居国内第一的服装行业领导企业,在看清楚了国外的方向之后,李如成在现实当中为雅戈尔选择方向时却是极其审慎的。
2008年,雅戈尔尝试收购了设计能力成熟的香港新马服装,开始布局设计;2010年,雅戈尔形成了自己的五大品牌,分别建立各自的设计工作室,敏感的消费者很快发现,雅戈尔的衣服开始变得时尚了。
但在“信息化”方向上,雅戈尔却一直动作不大。李如成说:“产品之间是有差异的,而之前的网上销售,消费者只能看到产品的款型和价格,无法体验真实产品的触感。这样是很难分辨衣服之间的差异的。”
李如成的这个想法背后,是雅戈尔花费十多年时间建立起来的产品优势:雅戈尔的服装背后,其产业链一直上溯到新疆的棉田,当地出产的一流长绒棉纤维,加上高达200支以上棉纺技术,构成了李如成所指出的雅戈尔与其他国内服装产品的核心差异。
然而李如成并没有忽视信息技术的浪潮。“信息化对于服装工业的下一步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它方便人们表达自己的审美观,同时可以使服装工业的加工过程进一步柔性化,可以使企业从生产型企业向‘以顾客为中心’的企业转化。”李如成指出。
因此2015年雅戈尔祭出了两招:注入资源,推行会员制顾客;同时调整原来多达2000家的门店,形成“千店计划”,逐步向信息化转型。
这其中意图非常明显,用自身资源来形成活跃顾客群,同时依托大型门店形成对本地市场的服务和推广中心。以此为轴,形成对雅戈尔旗下品牌有高度偏好的顾客群,以此来推动顾客对企业表达自身的喜好,进而使雅戈尔能沿着顾客的喜好方向来推出产品。
这就是为什么雅戈尔如此看重上海南京东路专卖店开张的原因:这家位于南京东路上的专卖店是雅戈尔自有物业,当时企业花了1.5亿买下了这家五层楼物业,这次开张之前又动用了3000万把这个地方装修得极具现代风格。
“后来者总是有一定的优势,比如雅戈尔就实现了跨越——直接从手工产品转向了大规模的自动化流水线生产。未来我们只要在生产线上直接布局自动控制,就可以实现生产的柔性化。一旦顾客愿意在互联网上下单,我们就可以实现按需的智能生产。”李如成说。
“工业智能化和信息化是又一个拐点,只要再给我们十到十五年时间,雅戈尔有希望全面超越欧美同行。”李如成这样总结当下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