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毛衫质检中心:产业链“质量管家”国内
说起羊毛衫,不得不提全国最大的“羊毛衫集散中心”——濮院,5000多家羊毛衫企业向国内外输出产品,目前已逐步形成了毛纺、针织、印染到销售的羊毛衫完整产业链,并建立起多个配套市场。
这些年来,位于濮院的浙江省羊毛衫质检中心从企业的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新产品开发和出厂检验等方面进行把关,已经变身为整个产业链的“质量管家”。
2011年12月,国家纺织服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浙江桐乡)毛针织品分中心获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筹建,这意味着,全国首家毛针织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就此扬帆起航。从省级到国家级,该中心的羊毛衫质检工作必将辐射更广、影响更大。
质量把关
为企业开设绿色通道
对于羊毛衫企业来说,原料把关对产品质量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早年,羊毛衫企业因为经验不足常在原料质量上栽跟头。“样品含绒量等指标都十分满意,企业谈妥价格后拿到大货进行生产,生产出的羊毛衫却有质量问题。”羊毛衫质检中心负责人茅明华坦言,过去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
无论从质量把关的角度,还是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看,企业在采购原料时是否物有所值都至关重要,“例如,70万元一吨的羊绒,小样检验时的纤维含量为100%羊绒,但到大货检验时的羊绒含量却只有80%,其价值肯定就没有70万元了,可能只值50多万元。”
作为专业从事毛针织品、纺织服装质量检测的机构,羊毛衫质检中心建议企业小样做检测,大货也要检测,并为企业开设绿色通道。为了赶在企业卸货前对大货进行检测,中心工作人员常常加班加点。
“抽样后从绿色通道进去,测出结果后,与小样相符的,企业再卸货。”据了解,正常情况下是72小时之内出结果,但通过绿色通道进来的检测,当天保证给出结果。茅明华说,现在大多数企业已采用这种检测手段,“因为企业等着卸货,又要将检测结果作为定价的依据,所以我们责任重大。”
科研指导
引领企业参与标准化建设
在实施“科技兴检”战略的同时,作为国家多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委员单位,该中心在引领羊毛衫企业制定完善产品标准,提升产品质量及标准化水平中,发挥了桥梁作用。
茅明华介绍,《羊毛衫绿色后整理工艺联盟标准》、《毛衫产业质量诚信联盟标准》两项联盟标准作为浙江省区域名牌“濮院毛衫”的准入门槛,已在行业内全面推广。《羊毛衫绿色后整理联盟标准》的使用令毛衫制品的附加值每件提高了20元以上;而《毛衫产业质量诚信联盟标准》的实施覆盖到60%以上规模企业,使毛衫半成品交货验收一次性合格率在90%以上,从而减少加工纠纷,有力推动了毛衫行业的节能降耗和质量诚信工作。
桐乡作为半精纺产品最大的一个生产区域,羊毛衫质检中心牵头制定了半精纺的行业标准《半精纺毛针织品》。与精纺产品和粗纺产品不一样,半精纺产品开始是没有标准的。“行业标准面向全国,门槛太高抑制产业发展,而门槛太低的话,生产出来的产品消费者不接受,也会给产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据介绍,参与标准制定的企业也是在中心的指导下,从了解消费者的需求、目前全国半精纺产业技术水平的现状出发,通过与山东等地的生产企业的交流合作,共同促进了该标准的诞生。
咨询培训
为新产品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立足产业,服务企业,是羊毛衫质检中心的宗旨。无论是企业咨询还是人员培训,中心都竭尽所能地提供帮助。2012年,桐乡屠甸的一家生产麻类针织品的企业,从国外拿到一块麻类面料,风格、手感比国内产品都更优,他们找到羊毛衫质检中心,称也想做出这种品质的产品。
没有配方只能不断试验,每试验一次,中心就即时帮企业分析纤维结构,找出不足,再改进加工工艺。来回七八次后,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风格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虽然没完全达到国外产品的高度,但已经无限接近,该企业对于这样的结果十分满意。
据介绍,该中心一直把自己定位为“质量管家”,主动思考羊毛衫企业和产业的未来发展路径和质量提升方法,加强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及权威技术机构、产业链先进企业的合作,以检验检测为基础,促进产业链发展。如今,正在等待验收的国家中心即将正式起航,其服务范围和认可度都将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