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时尚进入中国面临“七年之痒” 发展呈现三大现象服装资讯
与此同时,快时尚 市场通过各种暗示,制造出新鲜感。一位快时尚销售表示,要让进入店铺的消费者知道,“虽然自己总会碰到新款,但很有可能上周在这里试穿的衣服,再来就已经 下架。这样一来,顾客就会告诉自己,如果看到喜欢的东西,当时就一定得买下来。”无论这种时尚是一条秋裤,或者是一件轻羽绒。
英国《卫报》专栏作家露西·西格尔曾评论说,快速满足,然后丢弃,再次消费的恶性模式,是“快时尚”的符号,这不仅令多数消费者愈发沉湎、毫无节制,也改变了人与衣物的情感关系。快时尚不断出现在质量问题,以及环保方面的连带责任,到底应该由谁买单?
2014年就业季时,一篇快时尚面试的文章在各大论坛流行。作者以受试者的身份,体验了数家快时尚的面试,认为海外快时尚品牌可 供学习的细节很多:某品牌对店铺的细节要求几乎苛刻,服装叠放的方式十分讲究,比如可以使顾客很容易就看到裤腿宽窄。另一个细节则是镜子的摆放和灯光的搭 配。“因为黄种人轮廓,尤其是脸部轮廓不深,并不适合灯光直接从上面打下来的效果……因此,在照镜子的时候灯光从前面或者后面斜照下来更合适,同时灯光的 选择也恰到好处,不黄不刺眼,可以烘托甚至美化肤质。”
不过,有些东西无法通过包装美化。来自中国国家质检总局的报告显示,2014年仅上半年,在396例质量不合格的进口服装中,快时尚品牌有107例, 占比27%。最主要的问题是色牢度、纤维成分含量不合格。尽管这些不合格品被拦在了国门之外,但是业内人士强调,相比快时尚的安全性,其背后的环保成本更 应该引发关注。
资源和环境问题,是快时尚消费观念的“副产品”。纺织行业在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学品,而其持久性和毒性则是水污染的主要源头之一。包括染色、清洗、印花和织物整理过程中,也很容易产生大量包含有毒有害物质的废水。
目前,“环境成本”正在成为快时尚产业发展需要购买的大单。有评论称,尽管一些快时尚品牌开始回收旧衣减少服装垃圾,但是当你拿到一件柬埔寨、越南生产的快时尚服装时,是否会想到,这正是某些快时尚品牌将“人力和环境成本”转嫁的一种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