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利集团华丽转型:“新丝路”上的新思维女装

全球时尚品牌网 / 鬼手 / 2014-12-17 11:03:03

  在传统制造业普遍面临转型的当下,作为杭州丝绸的“金名片”,万事利集团通过实现华丽转型,成长为中国丝绸行业的一支独秀,这与万事利不断为“新丝路”注入新思维的探索密不可分。

  公益创新:丝绸文化与百姓生活对接

   隆冬时节,品味博大精深的丝绸艺术,感受来自丝线间的温暖和舒适,别是一番体会。12月8日下午,杭州万事利丝绸文化博物馆吸引了来自杭州市青年企业家 协会会员前来参观,该博物馆的落成,是万事利集团整体搬迁至杭州市天城路68号万事利大厦之后打造的又一扇丝绸文化窗口。

  “该系列艺术品在全世界也仅有几套,确实难得一见,”在万事利高新专利技术复原流失海外百年之久的敦煌藏经洞千年古绢画前,听了讲解员的详细介绍后,参观的人们发出这样的感慨。

   面积1500多平方米的展馆是中国丝绸文化的高度浓缩,收藏了包含明、清、民国等时期的2000余件丝绸文物,集中展示了丝绸和汉字、四大发明的渊源, 丝绸对民俗的影响以及与皇室的密切关系。在“丝绸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四大名绣”和“四大名锦”传统丝绸技法,通过《父亲》、《蒙娜丽莎》等一幅幅肖 像作品形式呈现了出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杭罗”作品及织造工具也被陈列其中。

  谈及展馆内收藏的《圆襟风华·红粉佳人》丝瓷套 装,万事利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屠红燕道出了该作品的渊源:在去年的海峡两岸企业家峰会上,万事利与台湾法蓝瓷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双方探索将丝 绸、陶瓷融合起来,从而打造全新的文创产品。“这可谓丝绸技艺与瓷器的跨界组合,不只是两种文化在艺术上的融合,更是两岸文化同根同源的最好例证。”屠红 燕如是说。

  目前,位于下沙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万事利丝绸文化创意产业园内的丝绸工业博物馆也在积极建设中,与丝绸文化博物院的倚重 “文化”相比,下沙丝绸工业博物馆则以展现古代、近现代丝绸技术演变及丝绸产品历史更迭为主,堪称丝绸“武功”的集合。一“文”一“武”两座博物馆将全景 展现中国丝绸技艺之美。

  “两座博物馆均向社会免费开放,我们还将和省台办、市台办保持密切联系,不定期组织港澳台同胞前来参观,与各级院校对接,将博物馆开辟为各类学校的第二课堂,让不同年龄的学生更直观地感知我国丝绸文化的博大精深。”屠红燕表示。

  以丝绸博物馆为载体,用公益的形式展现丝绸魅力,拉近丝绸与普通百姓之间的距离,致力于传播丝绸文化,是万事利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强化品牌建设的又一创举。

  多元融合:探索传统产业的国际化之道

   万事利深入挖掘传统丝绸的文化属性,不断探索丝绸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用屠红燕的话说,“如果没有对丝绸文化持续不断的挖掘,万事利不会走到今天。” 作为浙江省“三名”企业首批试点单位,近年来,万事利在由传统制造到文化创造、再到品牌塑造的转型升级中,积极拥抱社会变革,以国际化的视野,不断为传统 丝绸注入新的时代元素。

  收购法国百年丝绸名企MARCROZIER、引进爱马仕丝绸CEO、吸引来自法国以及我国海峡两岸的艺术家、设计师,万事利以开放的胸襟,广泛吸收全球范围优秀的丝绸艺术,为万事利品牌国际化之路奠定了基础。

   在今年的APEC会议上,由万事利集团首次提出的非遗工艺宋锦、海水江崖纹及中华立领、盘扣等多项设计创意出现在各国领导人的着装上,也使与会者感受到 了浓郁的中国气质。据万事利集团参与APEC领导人服装的创意设计团队介绍,公司去年12月接到2014APEC筹备工作领导小组的邀请函后,便集结宋 锦、缂丝、云锦等十余位大陆丝织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及海峡两岸顶尖设计师开始了设计工作,最终从全国2000余家设计单位中脱颖而出,入围APEC 领导人服装终审。这也是继2001年上海APEC峰会上“丝绸唐装”在国际舞台大放异彩后,万事利再一次引领中国丝绸走到了世界前沿。

   近段时间,《红楼梦·丝绸密码》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热播,引发社会各界关注。节目主讲人是我国首位登上该舞台的企业家——万事利集团总裁李建 华,他用独特的视角为观众解读《红楼梦》,解读中国丝绸文化,被誉为是2014年《百家讲坛》所有节目中最“好看”的一期;而在万事利首创的手机移动电商 平台“中国好丝绸”及天猫、京东等互联网平台开通的万事利丝绸旗舰店,则为年轻人了解万事利和万事利丝绸产品搭建了一个更为时尚、高效、便捷的沟通平台。

  集团整体进驻杭州天城路总部大厦,意味着万事利站在了新的发展起点。“吸纳国际人才,为产品注入新元素、新技术,创新丝绸文化传播形式,带领中国丝绸走向世界,对致力于打造百年名企的万事利来说,是今后努力的方向。”屠红燕信心满怀。


阅读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