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部门联合发布北京市首份服装纺织产品质量报告国内

消费指南 / 鬼手 / 2014-10-28 10:11:31

  质量提升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北京市质监局、工商局、经信委、商务委加强了从生产领域到流通领域的纺织服装产(商)品质量监管.

  北京市质监局委托北京市纤检所对儿童服装、纺织服装、床上用品、学生装和羽绒服装5类253批次产品进行了监督抽查,重点检测了保障人体健康的甲醛、色牢度、pH值等安全性指标,同时对抽查产品的纤维成分含量、含绒量、耗氧量等性能指标进行了质量监测。

  北京市工商局对流通领域服装质量开展专项整治,整治内容以儿童服装、内衣等为重点品种,以辖区商场、超市、集贸市场、批发市场为重点场所,对服装销售主体进行全面执法检查;对经营者进行行政指导,严禁销售不合格服装类商品的行为;及时处理相关投诉举报。

  北京市消协2013年全年商品比较试验中,涉及北京市场和网购交易平台销售的休闲服装、儿童服装、蚕丝被、床上用品和功能服装等服装纺织产品比较试验共有品牌235个,检测项目115项,并对发现的问题和比较实验的结果进行了媒体发布。

  委托检验质量合格率达九成

  北京市纤检所暨国家纺织及皮革产品质检中心作为国内惟一一家集纺织与皮革产品于一体的国家级质检中心,2013年通过对数据库中63921个典型样品进行数据分析,发现合格率达到了九成,其中样品不合格项目排名前3位的是色牢度、pH值和起毛起球,而色牢度占比63%。在不合格产品类型中,排名首位的是休闲装,占38.57%,其次是户外服装、童装、床品类、内衣类、贸易类、商务类、羽绒服类、学生装。不合格项目主要集中在pH值、色牢度和甲醛含量。

  监管发现纤维含量和色牢度不合格情况较严重

  2013年,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中涉及北京市企业不合格产品统计中,服装及纺织品位居第3位,北京市质监局共收集国内政府部门(机构、组织)通报的信息中,风险信息最多的工业品为服装及纺织品,其次是床上及家居用品。同时,生产领域抽样不合格项目主要集中项目为纤维成分含量、色牢度和标签标识;流通领域的监测数据反映出北京市场销售的服装商品纤维含量和色牢度不合格情况比较严重,使用说明仍存在不规范现象,安全指标范围内不合格的主要项目是色牢度、 pH值和甲醛含量。从各机构对纺织类服装监督抽查的合格率情况来看,北京市质监局95.7%(仅计算样品标称生产企业为北京市的检验批次与合格率)、北京市工商局72.14%(所有样品的总体检验批次与总体合格率)和北京市消协49.62%(所有样品的总体检验批次与总体合格率)。在去年北京市质监局 12365的投诉举报中,共收到服装及纺织品投诉27件,占产品投诉第5位,主要问题集中在接缝强力、纤维成分含量、假冒伪劣和耐磨性能方面。

  从质量监督情况上看,童装是纺织服装类产品被国外通报召回的主要产品,大多是由于在童装上使用了存在安全隐患的绳带、饰品等小零件。


阅读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