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鞋服行业转型之路或许才刚刚开始行业
中国鞋服行业的转型之路或许刚刚开始。
在过去的两三年中,传统鞋服行业已经经历了几轮洗牌。首先是运动品牌,北京奥运后的退潮让一批区域性品牌首先离场,而门店遍及全国的大品牌们还在为当初的狂飙突进埋单;随后是女装企业,由于女装受气候环境影响更大,历来存在着“南北不过长江”的现象,除几家全国性女装品牌,大量地方性女装品牌经历着“快时尚”和电子商务的双重冲击;业内资深人士预测——男装洗牌也迫在眉睫。《IT经理世界》记者深入中国鞋服企业的几大聚集区域:福建厦门、泉州,广东广州、东莞,浙江杭州以及北京、山东等地,发现几乎所有传统鞋服企业都在谈论几个关键词——敏捷、门店、线上、融合。
“敏捷”一词出现的频率最高,它有个大名鼎鼎的双胞胎叫“快时尚”,这对兄弟改变了传统时尚行业的商业模式。传统时尚是期货生意——预估趋势、提前量产、渠道销售、周期收款。忽然有一天,传统时尚们发现,将产品压给渠道并不代表销售实现。于是“高库存”爆发,“关店潮”出现。打造敏捷供应链似乎是必经之路,但供应链的深入改造让商品规划和终端(门店)能力以一头一尾的“哑铃”状双重问题形式凸显。
鞋服电商的市场份额虽然还不到5%,但已是一片红海。一批立志做“轻公司”的先行者发现,最终还是一样回归到“重公司”的行列中。“淘品牌”的春天似乎只有那两三年,他们同样遇到了困扰传统鞋服企业的那些问题——市场趋势难以准确预估;库存阴影挥之不去;同样需要打造敏捷供应链,同样需要做好商品规划,甚至同样需要做体验店。没有传统鞋服十几年积累的抗压能力,淘品牌像阵风一样消失无踪——2011年排名前20位的男装淘品牌、运动淘品牌已经全部消失,而排名前50的女装淘品牌也只剩下了十几个。
作为极其重视体验的一个行业,现代鞋服在走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同时,遭遇了来自消费者喜好快速转变、供应链不畅、电子商务竞争的三重压力。有鞋服行业人士自嘲——消费者喜好捉摸不定是“天作孽”,企业供应链僵化是“自作孽”,而来自电子商务网站们的竞争则是上帝之手在改变这个行业。而无论是线上网店还是线下门店,都是企业接触用户的最终阵地,传统鞋服与互联网时尚正在从各自困境出发,以不同手段和路径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