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服品牌试水可穿戴设备国内
在鞋子上安装芯片,可以检测出人在运动中的基础数据。(资料图片)
在冲锋衣上安GPS定位系统,在腕带上装血氧测量表……日前,圣弗莱、狮牌户外等相继将一些可穿戴设备运用到了鞋服产品上,并积极扩大在可穿戴设备上的布局。而本土运动品牌大佬安踏早前也在公告中表示,2014年安踏将进一步深化零售转型,建立持续获取消费者反馈的机制,并且在此基础上寻找消费者新的兴趣点和业务增长点,例如近一两年来大热的智能可穿戴设备等。
事实上,谷歌眼镜的新鲜出炉,拉开了可穿戴设备时代的帷幕,随着这股“热浪”的滚滚来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本土鞋服品牌“杀入”可穿戴设备领域,欲借此作为突破口,提升产品附加值。但因为这一市场尚未成熟,业内人士也提醒,企业应理性投入,切忌盲目扩张。
可穿戴设备
成鞋服行业“香饽饽”
上周三的一天,厦门数星客户外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叶培坤搭乘飞机往返厦门与深圳,即使工作再紧凑,他还是想一睹深圳可穿戴设备展览会的“芳容”,观展回来的他更加坚信可穿戴设备的未来,也看到了高科技元素对人体的保护和保持舒适运动状态的重要性。决心进入智能穿戴领域后,叶培坤将公司名字改为厦门数星客智能户外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为服装装上智能大脑。与此同时,数星客可穿戴智能户外装备研发小组应运而生。
圣弗莱、狮牌和数星客有着几乎一样的长远打算,许荣盛,狮牌户外董事长,前两天看报纸听说海尔跨界研发了全球首款能够控制空调的可穿戴设备———智能手表,内心难以平静。他告诉记者,把可穿戴设备作为载体,导入到产品中,给户外服装装上“智能大脑”,或许能够成为户外品牌破解同质化困境的一项策略。
实际上,可穿戴设备已经日渐成为本土鞋服行业的一块香饽饽。某本土知名鞋服企业相关负责人曾毫不避讳宣扬,随着国内消费者对购买体验的要求越来越高,鞋服企业在研发产品上除了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还要通过提升产品性价比功能,让消费者购买的东西更具价值,可穿戴设备便是在这样的风潮下应运而生。
这也给深陷发展瓶颈急需谋变的体育用品行业指了一个新的方向。耐克和阿迪达斯这两家体育用品巨头已经跻身该行列,并试图通过自己的可穿戴智能设备来让人们获得更合理的运动体验。而特步独家设计的智能跑鞋也早已投入市场,该智能跑鞋采用美国硅谷芯片技术,与手机、电脑后台连接后,能自动记录跑步频率、消耗卡路里等运动中的基础数据,可为热爱跑步的人们带去与众不同的跑步体验。安踏早前在公告中也表示,2014年将进一步深化零售转型,建立持续获取消费者反馈的机制,并且在此基础上寻找消费者新的兴趣点和业务增长点,例如近一两年来大热的智能可穿戴设备等。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鞋服行业仍处于调整期,在转型阶段行业将不可避免面临毛利率下滑、业绩趋缓等问题,行业迫切需要寻找能够提升附加值的新途径。”
市场尚未成熟
定价成难题
“不得不承认,可穿戴设备肯定是未来运动产品的发展趋势之一,但目前的市场尚不成熟,企业要不要切入,应该如何切入,是一件值得思考的事情。”这是太阳海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丁思泉内心的真实写照。他认为,目前企业要切入可穿戴设备领域存在着两大问题,一个是产品的定价,另一个是产品的专业度。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现在想设计一款带MP3的冲锋衣,MP3和服装产品两方面实现嫁接已经毫无问题,但是到了定价上,企业就开始头疼了,可穿戴设备的成本不低,初期市场预估销量不多,最后分摊到每件服装产品成本上,转嫁到消费者层面便成了昂贵的产品,少则几千,多则上万。”叶培坤深知,如果价格下不来,可穿戴设备就很有可能成为一种小众消费,但这并不是他所想要看到的。
对于品牌总部来说,大热的可穿戴智能化设备肯定会增加产品的卖点,提升品牌专业度和美誉度,但总部不得不考虑到代理商的利益,对于很多追求短平快的代理商而言,他们并不需要这种无法跑量的产品,毕竟,新鲜事物的培养期总是很漫长。
与此同时,尽管业界看好可穿戴设备市场,但其研发过程却存在一些短板。
“硬件业务的运营并不容易,相对于软件,硬件业务通常利润率较低,产品周期也更长。最终产品有可能大卖,也可能无人问津。这都提醒泉州企业,在不具备一定实力的时候,还是不能贸然进入可穿戴设备领域,应该寻求合适的模式和方向切入。”业内人士吕梦龙说。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尚待成熟的领域,产业链脱节是普遍现象。“由于销量不大,导致上游零部件厂商不愿向公司提供零部件供应,即使提供,价格也偏高。产品做出来以后,和下游渠道商洽谈合作时,常受冷遇,比较被动。”数星客户外用品有限公司副总杨科辉表示,无力整合产业链,也导致相关产品难以批量化生产。
全面整合
与有实力的硬件团队合作
根据百度资料数据显示,到2016年,全球穿戴式智能设备市场的规模,将达到60亿美元。不过,这一炙热背后,更需要冷静对待。有业内人士认为,可穿戴设备行业的掘金是个复杂且系统性的问题,需要整条产业链配合操作,但目前产业链还未成熟,因此大规模商用化仍需时日,“可穿戴设备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在功能性、舒适度以及适用性上仍有较长的路要走,但将是未来的一个趋势。作为传统企业,想要进入可穿戴设备领域,必须弄明白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全面整合。”
“首先,我们更要明白的一点是,市场上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各种电子产品争相亮相,而看好这一市场的不仅有科技公司,还有传统企业。不过,与科技公司从消费电子产品入局不同,传统企业的切入点是消费者的刚性需求产品,比如,鞋子、衣服。早在2005年阿迪达斯就推出了全球首双电脑化智能鞋,耐克也在2012年8月推出了内置Nike+芯片的运动鞋,特步也推出智能跑鞋。鞋产品与硬件产品有很大不同,相对于硬件产品,鞋是非标准品。鞋有尺码、季节、时尚等特性,鞋的组成部分也很多,这就涉及供应链管理了。”杨科辉说。
“所以,我们是不是可以选择一些硬件开发实力较强、已经在互联网服务上树立自有品牌的团队和产品进行合作,毕竟,独立硬件产品的商业模式较难建立和可持续发展,后期的毛利会逐步变低;而软件和互联网服务叠加于硬件产品上,可以有效地进行差异化竞争,且增加增值服务能力,最后利用自身品牌在传统制造上的营销和渠道优势实现嫁接,这样才能快速介入可穿戴设备行业,或许就能有更多的胜算,规避更多的风险。”杨科辉说。